陈桦忙挡住拥过来的人,“云轻,快跟婉姑娘走。”
宋云轻试图拉杨婉,杨婉却没有动,她忍着周遭嘈杂的污言,读完了申明亭上的最后一个字。
作者有话要说:(1)红契:官府改印后的地契,受官府保护。与之相对应的是“白契”,属民间买卖。
(2)申明亭:明朝公告体系里的一个类似公告栏的地方。
第154章 银沙啄玉(十) 君子死节,也是铸刀跪……
《明实录》中完整地收录了这一篇御书。
杨婉曾经可以成篇默诵。对于昭示罪行的文书而言,这篇御书写得并不算太犀利。执笔者似乎藏藏匿在规范冷静的文字后面,薄衫素衣,静坐一隅。安静地承受着百官万民的审视。
开篇第一道罪名——谋害宗亲。
这是所有罪名当中最重的一个罪,但也是最单薄的一条。
没有展开详叙,直接把那个人送上了三千刀的刑台。
《明史》记载,皇次子朱易珏死于贞宁末年,事实上却是病亡于靖和初年。
前者在历史上抹杀掉了易琅登基前的‘假诏案’,后者却用一个是是而非的罪名,为靖和初年的这场清算划上句点。
不论是纸上的历史,还是眼前的现实,都没有违背历史的规律,只有人心是造成错漏的根源。
然而即便如此,也不必过分地议论个的得失。
从宏观上看,历史在进步,社会的各种制度在不断地完善,经历这一场清算靖和朝,是大明历史上难得的政治清期——宦官的贪腐案急剧减少,杨伦的新赋政在南方畅通推行,后来的司礼监官员,无不谨慎自危,与司礼监合力,在一段时间之内,助力政令畅通。
杨婉研究邓瑛,也不得不正视这场清算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