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着逃离而去的倩影,安王手垂在空中无处安放。刚刚只触碰一下,便觉如丝绸一般柔软,还带着一点点温,舒服。
因为不好多赖在姑娘家,又有刘嬷嬷虎视眈眈盯着他,安王只得告退。
等出了胡同,安王回头望了此处一眼,忍不住皱眉。逼仄胡同,哪里衬他救命恩人住?那英武侯府也是,急匆匆将人接到京城,一听手中银两没了,便想撒手不管,甚至还来作践,真是将权贵之家的脸面都丢没了。
望着恩人强颜欢笑,他心疼。尤其恩人还这样善良,一心怕他受牵连。看她活得这样小心翼翼,要不要告诉她,自己真实身份?可又怕她有了畏惧,相处起来不自在。真是两难。
“听说前阵子英武侯府还有人要谋实缺?”安王突然问身边人。
小太监愣了一瞬,赶紧回答:“是,侯府大公子之前在工部水利司当个小主事,想往上走一步,听说想到户部去。”
小主事?那便是不入流的小官了,就这样还有脸耀武扬威。“想得倒是美。水利司虽苦,却是工部里的肥差了,倒不如让他到硝磺库去。”
小太监:“……好的。”硝磺库管硝石和硫磺分发,没油水不说,还有一定危险性,实在是苦差事一桩。主子竟然有闲心管这狗屁倒灶的事情,对姚姑娘还真是上心了。
只是,姚姑娘这等家世,连当侧妃地位都不够。主子喜欢没用,贵妃可看不上这等没势力的人家。
这些都是后话,而此时褪去轻愁和娇羞的姚妍欢欢喜喜点着财物。心道安王真是上道,送的都是贵重之物,她喜欢。
正好里面有几套精美首饰,虽不能倒卖,但可以放到店铺里装门面,充当镇店之宝。
而粗使婆子回去后,赶紧和夫人心腹张嬷嬷说了见到安王的来龙去脉。
张嬷嬷一惊:“你所见之人当真是安王?不是说安王去年就离了京城,怎可能在姚家小宅子里出现。”
粗使婆子指天发誓:“老奴虽没有见识,可那安王却是在去年上元节灯会时候见过一次。当时奴婢就是跟着夫人的车,有幸在醉仙楼遇到贵人,咱们夫人行礼的时候,老奴忍不住偷偷抬头看了一眼,安王那长眉凤眼,老奴看得真真的。”
主要是安王那一副看不上侯府的眼神,她记得太清楚了。当时心里还道,夫人高高在上又如何,见到更高贵之人还不是也要行跪拜礼。
张嬷嬷追问:“安王殿下去表小姐那里作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