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页

和那二位比起来,宋明浩无论是才智谋略都输得不是一点半点,更少了一股子魄力。他懂得退让不愿意与兄长交恶是好事,可要是做为一个藩王却显得太过绵软。

对于削藩一事梁王早有预感,问宋明浩对此的看法也是对他的一个试炼,可惜宋明浩让他失望了。

又想了想刚才文书中列出的长子这些日子在梁州的种种作为,梁王无奈的揉了揉眉心。或许削藩对于梁王府来说未必是坏事,至少限制了藩王的权利后能不让长子把篓子捅的太大,也不会让次子身上的担子太重。

“帮我拟一封信,”梁王对宋明浩道,“内容就是让你大哥和弟弟即日启程,赶赴上京。”

宋明浩惊讶的看向父王。

梁王不悦的问他:“愣着做什么,还不快去?”

“是。”宋明浩即使心中有诸多疑惑,还是领命按照父王吩咐的写了一封家书回梁州。

众藩王在驿站里整日悬着颗心,惜珍和宋明煦在宫中也没闲着。

四海镖局、临风书院、解忧楼。宋明煦和惜珍经营的情报网络将江湖人、读书人和生意人都囊括其中,不说对众藩王在藩地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至少早已经渗透进去,成为了稳定的情报来源。

这三个月来,惜珍和宋明煦吩咐亲信们将两方收集的情报整合在一起,给每位藩王单独建档,就等着时机到了再跟他们算账。

如今削藩最重要的是削减藩王手中的兵权,将军队归还朝廷统一管理。

大夏已经经历过几次藩王佣兵谋反的事情,惜珍父王在世时其实就有了削藩的想法,现在还在的几位藩王在他的制衡下没能将自己的势力发展起来。

也正是因此,这次鲁王谋反中才没有一位藩王打着“清君侧”的旗号起兵。

如今以朝中的兵马不用怕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要防备的就是藩王间互相联合。当然了,削藩这事儿要是能不费一兵一卒顺利推行下去就更好了。

想要削藩政策顺利推行下去,少不了跟着响应的藩王。

梁王和安王便是惜珍和宋明煦选出来的,适合跟着响应削藩的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