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汇率时常变化,中小华商对此几乎毫无所知,只能被动接受价格浮动。
不过林玉婵心里有数,早就构筑出了换算通道。
“一磅是四分之三斤,每磅一便士,就是每百斤133便士,按现在的汇率,就是大约……一两六钱银子……”
她迅速估算,瞠目结舌。
“为什么这么便宜?”
常保罗微微一笑,好像考试满分的学生,眼里带了些得意。
“因为宁波附近棉花丰收,大家都在码头囤货,所以价贱。”
林玉婵觉得不可思议:“上海这边也丰收呀!价格能比宁波高出近一倍?”
常保罗摇摇头,猜测:“大概是宁波去年被太平军攻陷过,洋商不爱去了?”
林玉婵瞬间起了一个不得了的想法。
她转向孟三娘:“你说你家里种了多少棉花?”
常保罗一挺胸脯,替他太太答:“三娘家里的棉花田产量不小,我……我也觉得当地收购价有点贱,没让他们卖。”
林玉婵高兴得蹦到绿沙发上,连着颠了好几下:“快去找义兴!别忘了运费八折!”
--------------------------------
影响价格的因素很多,在信息不通畅的古代,更是不可能做到完全有效市场。
据常保罗描述,宁波附近的棉农棉商,大概是高估了洋人的收购意图,大量囤货宁波港,导致当地原棉价格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