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上的众人都显得很兴奋, 关于将晋江文学城的“势力范围”扩展到其他地方是过年结束的时候就有提到的,这也是他们这一次招纳新人会选择那么多外省学子的原因,憋了大半年终于让他们等到了一个新的进度,如何不能让人兴奋?
秦门这时候让两个徒弟把他之前从小世子那里“讹”来的姜国地图给挂了出来, 用毛笔蘸了蘸红色墨水开始在地图上做标记:
“这次的试点我打算安排两个地方,都城是姜国的中心,我们就一南一北或者一东一西找两个邻近的省城作为试点, 一来邻近的省城消息传递快, 如果靠快点的商队, 七天内消息可以来回,如果依靠朝廷的消息传递渠道,就可以两天内一个来回,《雅俗》是一个月出一本, 《齐天周报》是五天内出一份,这个时间显然都是足够的,这样对于分社的事情,我们也能及时知道并作出处理。”
秦门说到这里,补充了一下细节:
“朝廷各地的联络官本身就是每两天往返都城一次,我们只需要提前把都城要发刊的报纸和杂志交给联络官,他会把这两份东西和朝廷的机要一起送到试点省城,到时候再让分社的成员以此为蓝本添加当地的新闻和内容就可以交给当地的官府下属印刷作坊进行印刷发刊了。”
众人纷纷点头,觉得自己能理解老板的思路。
既然要把事情做大,那就必须要把事情给坐稳,一口气吃不成胖子,先开两个分社当然是最稳妥的。
众人开始开头提议选择哪两个点,最后决定以更北边的越山和都城南边的南江作为试点。
地点定下来了,剩下的也就好办了。报社的老员工们先商量着把新人编辑和记者按照就近原则派出去一波去那里工作,然后再通过投票和自荐的形式选出两三个老员工跟着一起去试点暂时“站桩”。
秦门也把自己手下培养的六个未来主编按照家乡缩在的位置距离试点的远近分成了两拨,让他们去负责试点的分社建立事宜,并决定由其中两位本身就是试点所在地居民的学生就任当地的主编。
会议讨论了半个时辰,大致把分社建立的人选、地理位置和启动资金确定了一下,秦门就以“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团队的人来考虑吧”作为结尾,硬生生打断了这个目测真的要讨论就得一整天的话题,然后提出了另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咱们的晋江文学城是不是该扩建了?”
“是!真的该扩建了!报社每次印刷的报纸都要没地方放了!”对于这件事,报社的副主编立刻举手表示支持。
“前面的窗口也不够放了,我们杂志社还想再加设一个专门接收投稿和预审的窗口,基于咱们如今和月下书斋的合作越来越少这种情况。”杂志社社长赵成如是说道。
“艺人部因为没有足够的场地,也已经有一个月没有开学习交流会了,实在是现在人数太多的缘故。”艺人部部长、秦门的小徒弟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出版社倒没有说自己的问题,只说如今加入了那么多的新人,总要给他们一个工作场所、有一个固定的办公区域,不然人心容易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