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贺云舒无足轻重。
而赵舍,才是陪他下半辈子的人。
四月底,春光酷烈。
贺云舒完成花台的防水铺装和试水工作,很为自己的能干得意,发了一个几秒钟的片段上朋友圈。
魏宇第一个点赞,并且给了她一个后续的安装手册和各种注意要点。
洋洋洒洒几千字,显得十分有经验。
她点开看了后,回个谢谢。
“我小时候,爷爷有个自己打理的小庭院。我跟他一起生活,别的什么没学会,弄花花草草也还行。”他和她视频通话,看一些她施工的节点和难点,“小孩子确实不能闲着,一闲就要捣乱,得找点事情给他们做才好。那会儿,我学着弄了个育苗的小暖棚——”
“用什么做的?”
贺云舒听他说话还行,天南海北,什么都能聊,并非在办公室时候有距离的样子,反而很有趣。
“当时不如现在东西先进齐全,就是最普通的竹条子,覆地膜,再加上小的水喷头。主要就是玩,但没想到真能玩出东西来。”
魏宇发了照片过来,是一株开得十分旺盛的白牡丹,白色的花瓣簇拥在一起,十分纯洁晶莹。
“我那时候买了来养的,现在归爷爷了。他爱若珍宝,轻易不让人碰。”
她看得赞叹不已,但不觉得自己能做出来。
“未必。不要从想法上束缚自己,人得学会搬山。”他道,“这社会并非铁板一块,有的规则写在律法条文上,有的却写在人心道德上。在遵守之余,可能又会自缚,所以需要时常清空一下,主动将心里和周围的山搬开。”
这说法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