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评?”已经好多年不写乐评的董畅畅显然没有想到,自己在第一次见到男朋友的母亲时,没有聊一些家长里短或者互相了解,竟然直奔工作,还能接到外快的单。“可是我不知道要怎么写啊”
“试一试总无妨?以你的音乐鉴赏能力,我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好的!”
说起来,乐评也算是古典乐界一块很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些著名乐评家也并不是谁的演奏都会给你写,他们只为最优秀的演奏家和团体写乐评。无论乐评是好是坏,至少有人愿意为你写。毕竟有的演奏家每年演奏会大大小小开过近百场而上点档次的乐评却没有几个。
而能拿得到乐评之后,就有是另一个领域的事情了。一般来说,一个音乐家或是团体的乐评反应总是如潮水一般成周期变化。夸赞两年后再批评两年,两年之后继续夸赞。
但董畅畅写的乐评却几乎是清一色的批评。她从前曾以“茱莉亚·唐”的名字在国外媒体上发表乐评,有人曾统计过她到底喜欢哪个演奏家,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茱莉亚·唐不喜欢人类。
董畅畅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不知道要怎么拒绝。写是不可能写的,乐评这块她早几年前就已经封笔,现在若是重出江湖,即便换一个马甲披着,曾经读到过她乐评的人也会立即辨认得出那是她的手笔。
而她早年在国外媒体上发表的乐评,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这个我是真的没有办法写抱歉。”
许嘉轩有些遗憾地耸了耸肩,却也没说什么别的。
“以后多来家里玩呀!”她话题一转,对董畅畅发出邀请。“阿姨认识不少年轻的演奏家朋友,有时候还会开沙龙。你也一起来。”她说。“带着你的琴一起来。”
琴。董畅畅想到了昨晚的事情,捏着茶杯的把手,低下头去。
“你小时候的那次合奏我印象着实太深。虽然还有些稚嫩,但我能听得出你的天赋和潜力。”许嘉轩微笑着呷了口红茶,接着又道:“后来怎么没再拉下去?”
其实,这真的是很平常很平常的询问了。
就是小区里毫不相干的老人长辈,在很多年后再遇到了当年小区里出了名的琴童,可能也会问一句,还有没有在弹在拉了。无关子孙辈的攀比炫耀,只是一份善意的关心罢了。
只是,这样的关心,对某些人,在某些时候来讲,就是完完全全的戳伤疤。
“我”她深吸了一口气,直勾勾地看向坐在自己对面的女人。这是你男朋友的母亲,她关心你,在乎你,所以她并非有意要问起你这个问题。
“我”她并不知道当年的事情,只是处于惜才的原因才会这般好奇却也遗憾地问起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