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想想抱着剧本回家,苏秀玲知道她要拍电影,很是高兴。
苏秀玲是学舞蹈,虽然没什么名头,但也算是搞艺术。自从辞职之后,她没有像其他年轻的母亲三五成群搭桌子打麻将,而是更注重个人对孩子的影响。平时教导女儿儿子舞蹈的同时,也会学习不同文化。
她是个搞艺术的人,她也把电影看成一门艺术,兴致勃勃的凑到女儿身边看剧本。看完之后苏秀玲有了很久的沉默,她决定再和女儿聊一聊。
当晚就和云想想同睡,她问:“想想,你觉得杨琦是不是很可怜?”
在被子里,握住母亲的手,云想想开口:“妈妈,杨琦是因为她是杨琦才可怜,可我不是杨琦啊。”
“嗯?”苏秀玲以为女儿会借此和她摊开心声,将心里的不满发泄出来,却没有想到女儿是这样的回答。
“妈妈,每个人的乐趣是不一样的。杨琦她读书是为了维持她的形象,保持她的成绩,稳固她在同学、老师、父母心里的地位,她内心深处渴望像其他同学一样玩乐。但是我不能说我不喜欢周末和同学出去玩,可我心里更喜欢你们为我安排的满满课程。”
云想想说的很诚恳,“出去玩一定很快乐,可回来之后我会很慌张,会很空虚,因为能够填满我灵魂的只有这些学习。没日没夜的学习会让我有压力,会让我偶尔想要退缩,可是熬过去,我的精神是富足的。”
真正的云想想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她的心性不够成熟,才会走上绝路,并不能说她错。
但活了三十年的她再回头,是真的渴望像海绵一样吸收不同的知识。
其实哪怕现在活得肆意张扬的孩子,他们到了一定的年纪,也会后悔现在没有抓紧一分一秒,那是因为他们足够的成熟和理智了。
这些话,云想想不能告诉苏秀玲。她也并没有欺骗苏秀玲,的确存在那种以学习为乐,与生俱来就没有童趣天真的孩子。
“妈妈,我们以后周六一家人出去玩好不好?”就算再喜欢学习,云想想也被安排得太满。
她因为家庭优势,学习得早,上一年级的时候她就已经会背乘法口诀,一直是一种遥遥领先同学的姿态站在顶端。
也因此苏秀玲对她的才艺格外看重,钢琴、古筝、绘画、书法、舞蹈,从小轮着来,到了初中又增加了一门除了英语外的法语。
苏秀玲在才艺上要求多而不精,她不指望孩子们靠这些手艺吃饭,只是为了培养他们的气质,扩宽他们的眼界和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