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读了两遍,林小红才松了口气抬起头。
信虽不长,信息不少。
好坏参半。
好消息是省城画报社是向外收画的,如果是封面,报酬有十块钱呢,内画也有五块。
坏消息是她们不收蜡笔画。
所以想向他们投稿,先要弄到颜料。
信里也说了,省城的百货商店就有卖颜料的。
“看来想挣钱就得先投入啊。”
其实这个道理林小红懂,但不是穷么。
不说去趟省城多么不便利,就是颜料价格她也不定能承受。
要是能找人帮忙打听一下(价格)就好了。
可也不好再给画报的人写信了,人家能回信已经仁至义尽了,不能得寸进尺。
还好有县报兜底,她有了收入,也没那么急迫、焦虑了。
“娘,我们撕下来了,一点没坏!”大江兴奋的展示着。
“嗯,很好。”林小红让他们找个没用过的本子,将邮票压里头。
这个邮票属于这个年代比较常见的,是红底的主席、语录。
林小红将信又装回信封,将这封信锁进柜子里。
也许以后能用得到。
林小红的第二封信是在五天后收到的。
里面内容更丰富一些,写了三个京城收画的地址。
还有不少鼓励。
林小红能看出来,这位写信人对她很有好感,非常欢迎她投稿。
还说如果她们画报不采用,她可以帮忙投到其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