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学以来,他去李欢心那里开过很多次会,有几次宁休也在场,都是在讨论如何开启他的闪光之路。
他签的公司叫安和文化传媒,跟时下那些xx娱乐公司比起来,仿佛是个私人小作坊。这也的确是个私人作坊,是宁休自己开的公司,只是挂了其他人的名,安歌是第一个签约的人,可能也会是唯一一个。是明雁告诉他的,这个公司本是宁休攒出来准备买些新奇剧本,自己用来投资的,没打算签演员,只打算做些合作。
宁休自己也笑:“入行十几年,原以为样样事都经历过,没什么能难倒自己。如今倒是真有了新的挑战。”
李欢心跟着笑道:“我从大学毕业就在宁休身边工作,途中也帮宁休处理过其他艺人的事,却是第一次带这么小的孩子。”宁休已经把李欢心给安歌做经纪人,助理另挑。几人开了这么多次会,最后确定了几个方案,总体上都是比较自然的方案。
这个走自然路线,倒不是说就要朴实无华。
而是安歌年龄本就小,圈里目前就没有比安歌更小的艺人。有些童星倒是比安歌还小的,但安歌这种一旦出道,和童星的意义也不同,宁休也没想过把安歌往童星方向包装。
大家见惯成年的男女演员们,也见惯明星们人间之外的疏离。忽然就在眼前,冒出来一根稚嫩的小芽,也就在身边,吹来一股清新夏风,想必会带来全新体验。
因为没有任何可参考的前例,唯一一个金澍,也是十六岁出道不假,但人家出道时是唱歌玩乐队的,虽也是混血,长相和安歌完全是两个路数的风格。而且金澍的背景很深,压根就不像是普通人,也无法让观众有亲和感,完全没有参考价值。
他们决心索性让安歌的稚嫩跟清新更甚一些,更让所有人见证这根小芽是如何长成的,让所有人看到安歌是如何由默默无闻的普通高中生成长为一个大明星。
“想必十分有意思。”宁休摸着下巴说。
这放到十年后,太熟悉了,那就是养成系么。
但是放在十年前的现在,还是很时髦的,国内目前还很少这种操作方法。
可见宁休与李欢心都很有远见,提前看到大趋势。
定下这个大致方向,大家围绕安歌是开会开了一轮又一轮,明天签完合同,就要正式开始上各种培训课程,拍照,做造型等等。虽自然,虽说将安歌的成长交给观众来看,看似安歌是个多么普通的小孩,也没背景,让大家看到他的努力与天分。殊不知,为了让这份“自然”更自然,他们公司反而要付出很多。
看似离他出道还有些日子,实际上,公司里的人已经开始为他加班了。
安歌当然也不能拖后腿,也知道往后怕是去学校的时间越来越少,越发抓紧时间看书学习。
明雁约他出去玩,他也没去。所以严言一回来,还不待把包装盒拆了,不待把标签给撕了,就被安歌抓了个正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