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4页

这天,贤王府别苑的门被人叩开,一个青衣小帽的人默默地进了别苑。

赵承泓正在别苑的梧桐树下临帖,旁边侍奉笔墨的小厮躬身回道:“王爷,陈路来了。”

“陈路?”赵承泓抬头看向来人,微微一笑,问:“仲桓打发你来的吗?可是有什么事情吗?”

陈路是张仲桓在江湖上收的学徒,这人医术一半,但为人机敏,会说话会办事,一向是张仲桓得力的住手。听赵承泓询问,陈路先躬身行礼问安,之后方拱手回道:“回王爷,小人是奉孙夫人之命来给王爷转达几句话的。”

赵承泓一听“孙夫人”这三个字,立刻放下手里的闲书,坐直了身子问:“什么话?”

“夫人说,王爷自可以一直坐山观虎斗。但等两败俱伤的时候,只怕您也得不到什么好处。倒不如看准时机出手相博一把,或可得到最大的利益。”

“呵呵……”赵承泓把书卷起来,轻轻地拍着掌心,半晌方点头说:“好,本王明白了。你回去告诉孙夫人,让她放心。本王虽然淡泊名利,但为了子孙的将来,也愿意出手搏一搏。”

“好,王爷这些话,小人一定一字不差的带给夫人。”陈路说着,躬身一礼:“小人告退。”

第311章 转身,另一条路

陈路离开之后,赵承泓起身进了书房,在老藤编成的坐榻上落座,皱眉看着小几上的香炉半晌没说话,那凝重的神色让旁边服侍笔墨的小厮们大气儿都不敢喘。

“王爷,敏夫人来了。”门口的小厮回了一声。

“哦,敏姝来了?”赵承泓的眼神缓和了许多。

白敏姝嫣然一笑,转身从侍女手里接过一直汤盅送到赵承泓面前:“这几日天气干燥,今儿早晨起来听见王爷咳嗽了两声,所以给王爷炖了雪梨甜汤润润肺。”

“嗯,极好。”赵承泓接了汤盅,顺手把白敏姝拉到自己身边坐下。

“王爷快尝尝味道如何。”白敏姝催促道。

赵承泓打开汤盅的盖子,拿了银匙舀了梨汤尝了一口,点头赞道:“清甜可口,味道好极了。”

“这方子还是妾身从皇后娘娘那里抄来的呢。”白敏姝说着,从赵承泓手里拿过汤匙一边喂他喝一边叹道:“现而今皇后娘娘躲在国舅府里,也不知道过得怎么样,外面那些难听的话铺天盖地的,妾身真是担心她和她腹中的孩子呢。”

赵承泓长长地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白敏姝揣摩了一下他的心思,又继续说道:“王爷,即便皇后娘娘有什么过失,可她腹中的孩子毕竟还是皇室血脉呀。这个孩子十有八九是个男孩儿,这可关乎着赵氏江山的未来呀。那些臣子们天天打着为江山稳固的名头这样闹那样闹的,他们真的在乎江山稳固吗?妾瞧着,他们就是在乎自己的名声罢了。什么死谏,武死战。打仗的事儿妾不敢妄言。可如今这一场风波闹得京城里沸沸扬扬,让皇室丢尽了颜面,让帝后失和,对江山稳固有什么好处呢?”

“敏儿说的话极有道理。”赵承泓捏着白敏姝的手,低声叹道:“可是朝政之事,你们妇道人家还是少议论的好。”

“王爷的话,妾身不敢不听。但妾身既然跟了王爷,王爷又是皇室一族。那么妾身跟皇后娘娘也算是一家人了。况且这里也没有外臣,就妾身跟王爷二人说说家常事罢了。”白敏姝说着,侧身靠在了赵承泓的肩上,又撒娇说:“既然王爷不喜欢,妾以后不说就是了。”

这样温婉可人的白敏姝是个男人都扛不住,何况赵承泓这种自幼便在严格的规矩教导下的人。一时之间,温香在怀,便把什么规矩都抛诸脑后了。

“这怎么会呢,敏儿说什么我都喜欢。”赵承泓把爱妾搂进怀里,心里已经有了打算。

白敏姝又柔声叹道:“敏儿从小读书,最喜欢那些有情有义的人。皇后娘娘对我恩重如山,不仅治好了我的病,成全了我跟王爷的这一世情缘,还让我们有了儿子。这般大恩,此生此世都难以报答,若在她有难处的时候我连一句话都不说,那我还算个人吗?王爷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是的是的!敏儿说的都对。”赵承泓低声笑着。

白敏姝忽然直起身来,劝道:“王爷快把梨汤喝了吧,冷了就不好了。”

赵承泓心满意足地喝完了一盅雪梨汤,看着白敏姝款款一福退下去之后,方把自己最信得过的幕僚陈谦之叫到跟前,低声叮嘱了许久,方点头让他离去。

当晚,陈谦之在一个不起眼的羊肉馆跟御史台的一个六品言官一起吃了一顿羊肉汤泡酥饼。之后又去勾栏院请了李太后娘家侄子李朝虞喝了一顿花酒。至夜半三更时分又敲开了靖西候沈家的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