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里终于安静下来,何妈妈扶着忘忧进内室,悄声说:“老奴瞧着她那样子,像是吃到过苦头了。难道那药丸已经换过了?”
“第一次给她吃的是大山楂丸,但后面就不是了。她也不傻,吃了不该吃的东西自然会去找人诊脉,贤王府里能人众多,随便一个郎中就能诊断出她有没有中毒。我岂能不防着些?”忘忧对着烛光伸出左手,手腕上那只银镯子已经恢复了原样,四颗珍珠浑圆莹润,是千里挑一的好珠。看着这只银镯,想起祖母的教诲,忘忧一时心中愧疚,不由得叹了口气。
何妈妈自然知道她的心事,忙劝道:“娘娘不要自责,您这也是没有办法,老夫人在天之灵不会怪您的。”
“张仲桓离京有些日子了吧?”忘忧又问。
“回娘娘,老奴得到消息,说他两日前已经回京了。”
“哦?回来了?”忘忧的眼睛亮了,忙问:“他可有透露什么消息?”
“之前娘娘怕他是贤王府的人会对娘娘不忠,老奴便悄悄地跟宋尚宫说了。于是陛下让他去查珈蓝香的事情,他这一走就是几个月。如今回来,自然要先去面见陛下。娘娘放心,咱们的人一直暗中盯着他呢,若有消息,想必很快就知道了。”
“说起珈蓝香,我忽然想起来自从福音死了之后,太后的宫里便再也没见过这种香了。太后因痼疾的缘故常年用苏合香丸,这种药用的久了亦会损伤身体,这些年太后就是靠着珈蓝香维持着身体康健。之后珈蓝香忽然不再用,太后的身体虽然也总有不痛快,但我几次细细的查看她的脸色,觉得倒也还好。想必是那位不肯露面的高人又有其他的好法子为太后效劳。”
何妈妈劝道:“娘娘今日耗费了许多精神,就不要多想这些了。这些事情一环扣着一环,比那九连环都难解。娘娘怀着身孕,可不能忧思过甚。娘娘若是心里烦躁,老奴叫琴师过来给娘娘弹奏一曲清心咒吧?”
忘忧抬手揉了揉眉心,说:“也好。”
何妈妈便放下帐幔出去,不多时,便有琴声自窗外传来。琴声回旋在苍照暮色中的古寺之中,却犹如一股清泉为每个途人洗去心灵的污垢,洗去疲倦的尘埃。有超脱红尘,“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之感。
这是林逸隽为忘忧寻来的琴师,身为一个医者,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心情舒畅比灵丹妙药更有益于康健。忘忧在琴声中渐渐睡去,把一切缠人的俗事都抛在美梦之外。
同一片夜色之下,京城,大内皇宫,乾元殿内却是另一番景象。
赵祯把跟前所有服侍的人都遣到殿外守着,跟前只有张仲桓一人。
数十点烛光簇簇的跳跃着,映照着赵祯俊美无俦的面容。他端坐在茶案跟前默默地做茶,张仲桓便跪坐在他的对面默默地等着。须臾之后,碧绿的茶汤浮着雪白的茶沫,被分成两盏,他递过来一盏,说:“说吧。今夜朕把所有的事情都推开,只听你说一说这陈年旧事。”
“这件事情,得从林老夫人年少时说起。”张仲桓抿了一口茶,悠悠的说道:“陛下应该知道,皇后殿下的祖母林老夫人娘家姓孙,却应该不知道她原本是前朝名医孙思邈的后人吧?”
赵祯的确很是惊讶,但转念一想便也觉得合理,遂点头说:“据说她身怀绝世医术,比她的儿子林宥澄强数倍。想来也不是嫁入林家之后方研修的。然而,史书记载孙思邈乃修道之人,怎么会有后人?”
“修道之人也并非灭绝人欲,有后人并不稀奇。”
“嗯,你接着说。”赵祯也低头抿了一口茶,静听张仲桓说下去。
第230章 万事之源,欲念之心
忘忧的祖母林老夫人孙氏的祖上是孙思邈的后人,也可以说是传人。
张仲桓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他也说不准这个所谓的后人是孙思邈的子女还是弟子。反正这一支就这么传了下来,而且世代都有人行医。历经唐末乱世,千金要方一书里收藏的药方四处流传,有些方子家喻户晓,但也有一些被不入流的医者篡改乱用,成了一些零散的药方。至赵氏定了江山,朝廷开始派专门的医官收集整理千金要方。也是在这个时候开始,有一种传言说孙氏一族里藏有千金方里没有记载的秘方。这些秘方是孙氏不外传的瑰宝,可以医死人,肉白骨,所以,有人便对这样的秘方起了心思。孙氏一族为了躲避麻烦,便开始收敛了锋芒,到了当朝,名医世家里已经没有他们这一族了。
被后人称为药王的孙思邈是修道之人,关于他的传说各种各样。张仲桓听来的这一个版本不一定正确,但在赵祯听来倒也算是合情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