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天来到了,柯丁一跳起床,绕着瓜山跑上一圈。瓜山周边已经冷清了很多,很多店铺都贴上春联关着门。柯丁一顺便买了油饼、烧卖、包子一大袋子,他要美美的吃上一顿早餐,要把一直想吃又不敢吃的全吃遍。
小柯才一直忍着没有去数他的红包,没有去查他的工资。直到洗漱完,吃完早餐,将行礼箱准备好准备回家才数起了他的红包,数了一遍,又一遍。两个红包都是四千元,还有一个八八八的红包,还有工资3980元,一共12868元。
盘算好了,给妈妈一万元,剩下的给爸爸买点酒妈妈买件衣服,自己再留下两千多元做生活费。小柯从银行取出钱凑成一万块整数,一会儿放在行礼箱,一会儿又放到棉衣内衬口袋,一会儿还是放到行礼箱。小柯就拎起他的行礼箱到超市买上东西往长途车站赶。
路上全是拎着大包小包的行人,公交车也挤满了往长途车站赶回家的人。紧赶慢赶,小柯终于坐上了回家的最后一班长途班车。
望着回家的陌生而又熟悉的风景。小柯依稀还记得就是走的这条钻在火车椅子底下到外地卖虾酱的情形,依稀还记得就是走的这条路踏上部队服役的情形,依稀还记得九年间只有执行任务路过滨江的时候回家待过一晚上。多愁善感,近乡情怯说的就是现在的小柯吧。
湖中岛如青螺点缀于金色的湖面上,银沙绕岸迎接着远帆归航,枯黄的芦苇随风如波浪起伏,偶尔会惊起成群的水鸟贴水而飞。这就是柯丁一曾经的家,湖中的小渔村,村中最好吃的不是鱼、不是蟹、不是芦笋、不是鳝,而是米粒虾做的虾酱,也是柯丁一曾经的生意。
渔民上岸,湖中小岛已久未有人烟。爸爸妈妈已经搬到了一个渔民安置的小镇,家在哪,还不知道。
柯丁一转了几趟车,回到了家乡的安置小镇,灯光已经亮起来了。整齐的双层小楼带着小院子,搭着的遮阳棚下不时响起台球的碰撞声,半趟着的门面里也响起阵阵麻将声,偶尔调皮的小孩向街上扔上一颗鞭炮吓午路人一跳,这时才感到年味渐浓。
拖着行礼箱,从街头到街尾走了一遍,小柯没有问哪一家是柯家的,只是这么先走一遍,调整一下心态。然后在镇尾打听到柯大爷——也就是柯丁一家就在镇子中间拐弯的那家。
推开院子门,妈妈正在收腊鱼,爸爸正在写春联。听到院门响都抬头望了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