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干见楚蘅没拦着,就把事同他说了,其实就是水磨,上次楚干见了水磨,又把杨舒让谭木匠做的模型给拿回家给他爹和哥看了,楚干觉得他们可以把这东西献上去,靠水住的百姓都可以修一座这样的水磨,要磨什么东西就方便多了。
如今这年头为了口吃的,可得费不少力,城里还有专门的磨坊,虽说是用驴子拉的,可驴子要钱,还要喂养,那也不便宜。
杨舒弄出来的这个水磨,全靠水,根本不费人力,建好后也无需其他开销,省钱又省力,可不是顶好的东西。
他们把这些水磨送到帝京楚家,再由那边献给当今圣上,帝京的楚家得利,而他们青峰县的楚家多少也能沾点光。
楚干把东西带回来后,他爹和大哥琢磨了好几天,觉得这事儿能成,所以就想去东山村跟杨舒说说,刚出城就碰上人了。
“杨老板,这事你看……”楚干有些紧张,光顾着高兴了,没想人杨老板会不会答应让他们献上去。
杨舒一眼就看出他在紧张什么,笑道:“这是好事,若被采用再推广出去,能百姓省很大的力,这是利国利民的事。我一个平头百姓,就是想献也只能走县太爷那一条路,能不能走成还另说。由你们家献上去,我也放心。”
一听杨舒的话,楚干顿时松了口气,“我就知道杨老板你是个好人,肯定会答应的。”
“不过……”
楚干话音才落,杨舒又开口了,一听不过二字,楚干又紧张了,小心翼翼的说,“杨老板,你有什么条件尽管提,只要我们能做到的,肯定答应你。”
杨舒笑意更盛,“不是提条件,我是想到另一样可以靠水带动的用具,或许比水磨还更让百姓高兴。”
杨舒想到的是水车,他在东山村没见过,但不知道其他地方有没有,杨舒问楚蘅,“大公子,你可听过一样东西,名叫水车,百姓用于灌溉农田的。”
楚蘅摇了摇头,他跑商走过的地方不少,还真没听说过哪儿水车这样的东西。
“你说的灌溉农田是怎么个灌溉法?”楚蘅问。
“由水带动轮轴转起来,将水洒向周围的农田,不过这需得水多的地方才好使,但向来水乡生为鱼米之乡,大渝的粮食多产于这些水乡,我觉得百姓应当会喜欢。”
百姓最看重的就是田地,如果能有让他们省力又把庄稼种的更好的物件,肯定是喜欢的。
楚蘅对这水车起了兴趣,拉着杨舒跟他细说,不过这事杨舒不专业,顶多就是在景区见过,也只能给楚蘅比个大概,“具体的得等我回村子里试试,若成了再请你们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