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页

“这个主意好,这么一来就不怕人眼红咱们家了,摊子太大,容易生事。”杨大郎话接的飞快。

其实也就是个心里安慰,只怕现在眼红的人就已经不少了,但也不怕,你只比别人富一点点的时候会被人眼红妒忌,但如果财富累积到让人拍马都追不上的时候,那人就只能仰望你了。

杨舒没说这话,修棚子的事让杨老汉来管,但招做工的事,杨舒却交给了杨母。

“只招哥儿和女人,”这是杨舒的话。

这话出一出听的杨家人也很是吃惊,“这怎么只要哥儿和女人,男人力气大,干活不更快,”杨母不解。

“除却做豆腐和磨米浆的事,其他都是细致活,男人做起来肯定不如女人和哥儿。还有这些都是吃食,男人也不如女人和哥儿干净,不合适。”杨舒解释。

杨母想想,“倒这么个事,那你放心,这村里的女人和哥儿娘都认识,肯定给你找着合适的。”

“嗯,豆腐就还是之前定好的那几家做,至于磨米浆,我打算做一个水磨,利用水的冲力来磨米浆。”

杨舒这些日子也把村里混熟了,更是常去河边。

东山村的地理位置其实不错,山有水也留,那河还很宽敞,从上往下流,在河滩处开辟出一块地方做两个水磨完全不是问题。

杨家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水磨,听着的有些迷煳,杨舒便道:“那等做出来再看吧,是个好东西。”

既然杨舒这么说了,其他人也就没再追问。

接着,杨舒就给家里人安排了下以后要做的事,三个嫂子轮流到两个作坊当监工,就跟家里轮流做饭做家务一样,一个在家里忙,两个各去一个作坊。

杨大郎负责跟各个村子联络打交道,继续收陈米。

杨二郎还是负责跟县城联络,做个传话人,还有给县城送货之类的。

而杨舒自己则在家收别人送来的东西,这涉及到算账的事,杨三郎不在家就得他来才行,唐宁则给他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