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页

“这种活赚的钱,就一半自己留着一半交给公中怎么样?”杨舒又说了个想法。

杨家龌龊很少,钱这块都是掌握在杨母手里的,其他人听到杨舒这么说都有些吃惊,杨大郎连忙表态,“老四你别乱说,又没分家,存什么私房。”

杨老汉摆了摆手,“就按老四说的,我跟你们娘也上了岁数,这分家是迟早的事,我们也不拘着你们。自己存些钱也好,孩子都大了,要是想让他们念书的,就送去念,到时候你们自个儿出一半钱,公中给出一半。也免得谁家孩子多谁家孩子少闹了矛盾。”

这时代的人,对读书是与生俱来的向往,求一个读书的机会实在太难了,钱权势书全在士族手里,普通百姓能识几大字就能找一份养家煳口的活儿,更别说一朝登天考了功名做了官,那绝对是莫大的荣耀,能让全族全村甚至整个县的人脸上有光。

杨家人也不求自家孩子书能读多好,但多认几个字肯定是不吃亏的。

就像杨成文在县里的书院念书,就算的现在还没功名,但也让杨家在东山村地位提高了不少,谁知道杨成文将来能不能出人头地呢。

不仅如此,那些愿意给杨家借钱的人多少也有杨成文是个读书人的关系,就连当初杨巧儿家答应她跟杨成书订婚也是在押宝杨成文,毕竟杨巧儿可是有个哥哥在县衙当差役的。

说到读书的事,杨大郎几个也不反对了,他们是希望孩子好的。

最后杨大郎带头说:“那就听爹和老四的,老四你放心,你给我们找的这些能赚钱的活我们都记在心里,绝不会忘。”

杨二郎也跟着点头,“大哥说的对,我们都记的老四的好。”

杨舒笑笑,“都是自家兄弟,大哥二哥别这么客气。不过呢,有个事我得说说,新松他们捞螺蛳赚的那一份也得让他们自己拿着,你们大人可不许给他们收了。”

杨家都是女人管钱,张氏一听这话立马就说:“他们还小,这拿着钱要是丢了怎么办?”钱还没丢呢,张氏就已经一脸心疼了。

杨舒把杨新松拉了过来,问他,“新松啊,会管钱不?”

刚才他们说话的时候,孩子那一桌也都听着呢,小的听不懂,但杨新松是能懂的,杨舒一问,他就立即点头,“能管,小叔,爹娘,我一定管的好好的,不乱花也不会丢。”

杨舒揉揉他脑袋,“有信心就成,要是不会算账你就去请教三婶,她会,再不行就等你三叔回来了问问他,咱们家孩子从小就能算账管自己的钱,将来一定大有出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