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份折子的人显然花了不少心思,他依着亲疏远近将人员排了个先后,又将能够查到的人员年岁甚至八字都写了个明白,其中不乏根本没被太子府事件牵连却有些千丝万缕联系的人。
皇上细细地看了两遍,两个时辰就过去了。
身子虚弱的燕帝现在根本受不得这样的劳累,放下折子的一瞬间他便双眼发黑,整个人差点昏厥过去!
张公公吓得冲过来扶住燕帝,被他反手狠狠地抓住了手,张大总管五官疼得瞬间紧皱在一起,又不敢痛叫出声扰了皇上。
燕帝终于恢复了理智,他将折子重新翻来,目光落在了只与废太子有一面之缘的王姓老翁与一个叫莫礼的和尚上。
王姓老翁有一个四岁早夭的孙子,而这个叫莫礼的和尚本是护国寺的僧人,在太子倒台的那一年从护国寺消失了。
原本一个老百姓的孩子死了与一个普通的和尚失踪都是再平凡不过的事情,看着也是八竿子打不着。也许周围的人会为此震动,但着实不够格来惊动皇上,甚至连最为贴近民间的官员都未必会了解。
但如果联系上了太子府,此事便会很容易出现一个带些传奇色彩的版本。
也许那老翁用自己的四岁孙儿替下了原本该死的皇太孙,又交由那叫莫礼的和尚抚养长大。
他们没有隐瞒这个孩子他的身份,他们居心叵测,他们还想着为那入土十几年的太子报仇!
燕帝愤恨地一拳打在御书案上,如果此事为真,他发觉最让他感到气愤的事居然不是太子府的孽种还有可能存活于世,而是自己那个明明只有妇人之仁的皇兄,居然能让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为他如此奋不顾身地卖命!
皇帝陛下很快叫来了负责暗中监督护国寺的人——虽然他如他的父皇一样依旧将护国寺视为国寺,但是唯我独尊的他时时刻刻想着要如何将这座佛寺连根拔起。
专权独断的燕帝不允许百姓心中存在着第二种信仰!
那个人在燕帝即位之初便混进了护国寺出家为僧,他目标明确地向着藏经阁努力,那里有所有僧人的来历。
燕帝问他有关于莫礼这个僧人的事情,他便一五一十地说了个明白。
燕帝耐着性子将前面一些无用的杂事忍过去后,双眼一厉:“这个和尚两年前回到护国寺后圆寂的事儿当时怎么没报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