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少粮,给银子还不如给粮食更便宜实惠。
地主人连忙道:“不可不可。小人家里也存了些粮食,应付几口人两天的吃食还是没问题的!”
张澜笑道:“此事就这么定了。到时候饭食,就有劳老丈安排了。”
地主人见张澜坚持,只得应下。
租好了田地,安排好作垄的农人,张澜便带着张宏三人回去准备棉种。
因两国交兵,长绒棉棉种不易得,所以张澜所得棉种不仅数量有限,质量上也是参差不齐,中间夹杂不少瘪籽、大毛籽和光籽。
杨富和杨贵仔细挑选了半日,只选出不到五十多斤可用的棉种来。
“这些棉种育出来的棉株,就算是全部都出芽,也不够种五亩地的。”杨富指着棉种道。
张澜闻言直皱眉。
他们刚才可是租了十多亩地呢,总不能大半都空在那里。
杨贵见张澜犯愁,连忙道:“小人们来时,黄老爷叮嘱说,未必一定得种高昌国的长绒棉。若是棉种不足,甚或是试种失败,种本地的棉花也成。”
只是,那样利润就会降低许多。
不过,看黄老爷那意思,也在乎挣多挣少的。
杨贵有些想不通。
如果不是为了种长绒棉多挣钱,那黄老爷根本就没必要特地跑到西北来种棉花,京郊、江浙哪里不行?为何偏偏要冒着赔本的风险,跑来这西北边地喝风沙。
杨贵想不通的事情,张澜却很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