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何况还出身寒微,见识也未必深远。
黄宜安心想,你比我还小一岁呢,前世总是追在我身后“皇嫂长”“皇嫂短”的,现在倒来说我年纪小了。
张溪笑道:“早慧之人并不少见,那甘罗还十二岁就做了宰相呢!再说了,陛下仁厚爱民,大齐子民人人归心,期盼国泰民安、海晏河清,这正是盛世之兆!”
寿阳公主拊掌大笑道:“这话若是被皇兄听到了,指不定高兴成什么样呢!”
黄宜安却觉得张溪说得不错。
前世大齐确实出现过“天佑中兴”的局面。只是后来皇帝和朝臣矛盾越来越大,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那“中兴”终究如昙花一现……
有臣子把这归罪于郑氏媚主祸国,还有言官因此谴责皇帝冷落中宫,以致嫡子无出,妖妃仗子横行,措辞激烈,逼得皇帝不得不再三出面澄清。
她彼时虽然为求安稳而深居简出,连后宫之事许多亦都由李太后做主,更别说是前朝纷争了,然而却也明白,这件事情或许并不像言官弹劾得那么简单。
毕竟,除了毫无条件地宠爱郑氏这一点,皇帝还算是个勤政爱民的好君主。他或许会因为宠爱郑氏而犯些糊涂,却绝不会拿江山社稷、万万黎庶胡来。
……
“你怎么会想到这个主意的?又是怎么指点工匠们扎制纸鸢的?快跟我说说。”寿阳公主指了凳子让黄宜安坐下,迫不及待地追问道。
这一刻,才终于有了点小姑娘的活泼烂漫。
黄宜安微微一笑,将事情一一道来。
寿阳公主先前还端庄矜雅地正襟危坐,渐渐听得入迷了,便忘了身为公主的矜贵高雅,倾身凑近,双手支颐,不时惊呼几句不说,甚至还比划起来,隔空学做纸鸢。
张溪在旁边看着,眉眼轻扬。
寿阳公主乃是当今陛下一母同胞的嫡亲妹子,安妹妹若能得寿阳公主青眼,于她大有好处!
三人正说得高兴,张妈妈突然从醉月坡下疾步上来,悄悄走到张溪身边,耳语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