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家酒楼上了几次报纸, 这名号早就传遍了全国。

还有这样的口号, 说什么京城有烤鸭, 海城有廖家。

这廖家酒楼在整个酒楼老板包括员工都没有意识到的时候, 很悄无声息的成了海城的招牌,也成了外地人必须打卡的一家酒楼。

甚至要是问海城本地人,到海城吃什么?

上廖家酒楼啊!

等廖清欢意识到廖家酒楼现在有多出名的时候,廖家酒楼在她的安排下,偏门做了个大展台, 隔着一层透明玻璃,这展台里面有灶台有蒸笼有煎饼铛。几位帮厨在里面忙活着,专门用来做蟹黄小笼包蟹壳黄这些容易带走的小吃。

而买下来的两处店面连着院子,也都装修好了,在客流量日渐增多的时候,正式开始接待客人。

前面的展台缓解了许多的压力,尤其是那些来海城旅游的客人,他们没时间赶场子一般来海城玩的。没法花那么长的时间去排队,买几个小笼包这种特色美食尝尝,装在油纸袋里直接拿走,也是一种很好的选择。

真正来吃饭的客人不怕耽误时间,少了些外地客人来抢座位,他们还更开心。

酒楼里安装上了电话,廖清欢学着陆长缨他们公司的做法,给酒楼印上了名片,写上了联系方式。

还推出了一种新的方法,电话定座。

但电话定座只针对后院包厢,对消费有要求的,必须消费满多少才能定,可不是随随便便来个电话就能定的。

前面照常接待散客,唯独后面是针对尖端消费人群的。

新廖家酒楼推出秋弥宴,这首先送上的请帖,就是定后院的那些客人。

同时还有各大主流媒体的主笔记者等,要宣传嘛,就得走俗套的路线,他们是自己宣传,当然要主动给这些人留位置。

新廖家酒楼那边宽敞得很,位置也多,在秋弥宴正式推出之前,廖清欢孩子都顾不上,见天的扑在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