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之前的高丽,其国都便是开城,称之为“开京”,而李成桂改高丽为朝鲜后,国都已经迁到汉城去了。
也不知是汉城的李旦势力仍存还是如何,李芳远登上朝鲜王位后,采纳其兄李芳果的建议,以参拜其生母、太上王元配——其时已由节妃改尊为神懿王后——韩氏的名义,移居开京,并在那里的寿昌宫定居。
得亏贺皇后千秋之后不久,朝鲜使团便离开了,否则的话,保不齐他们会不会被迁怒。
天子要在北京附近择陵址,这可急坏了一群人,高皇帝的孝陵在南京,按理来说,大周天子的陵寝,选址都不应当隔得太远才是!
而且,陵址选在北京的另一层隐含意义,便是这些年众人都知晓、只是不愿见其发生,故而渐渐没有人去提的那件事——天子欲迁都!
不是目前北京、南京二者共为京师,甚至南京更尊一些的行政划分,而是北京升格为京师,皇城、权力机构,全部都要转移到那里去的迁都!
北京在备战的时候,作为行在,大家是没有意见的,这样出塞确实方便许多,可是让这个地方作为国家的权力中心,在南京待惯了的朝臣们可不是非常乐意。
对自己的寿命关注得不如其他人多的皇太子,第一时间想到了之前的光幕信息。
除了说他长寿,光幕还透露了一个信息——宣宗居北京,这也就意味着,他爹想要的迁都,基本上是十拿九稳了。
能在朝堂上站着的,没有一个不是人精,所以很快,也有人敏锐地想到了这方面的信息。
还没等他们找到合适的劝阻理由呢,二月二十七,早朝,天子下令在辽东开设马市两所,同时,考虑到大周虽然在去岁大胜东胡诸部,然而高皇帝新崩,后续工作没有跟进,因此,天子准备北巡。
皇太子整个人都木了。
如果天子真的下旨要迁都,他还有立场在那里争辩两句,可是天子给出的理由冠冕堂皇,只不过是北巡顺带处理另一部分的北征后续,威慑可能会有异动的内附东胡诸部而已。
作为一个忠厚老实的皇太子,他吃饱了撑的惹亲爹不高兴?
亲爹北巡,虽然不是打仗,政务还是会送到北京行在,但是,除了在天子眼里顶要紧的那些,其他的政务,难不成又让他这个太子监国,代为处理?
合着前阵子除服之后好吃好喝,是为了把他在这时候拿来当苦力用?
或许唯一让祁元询欣慰的就是天子不是马上就起驾北巡,而是还是搜罗上几位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