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元询是宗室,不是仕途晋身的朝堂衮衮诸公,他们的想法会有不同的地方,但是,某些原则,他相信大家都是一样的。

就像做生意,大家都希望和气生财、守规矩,不希望遇到使阴招的家伙,其他方面也是一样的,某些手段你可以用,但是,底线是轻易不能触碰的。

亲叔叔、亲堂弟都敢下手弄死——关键是,下手的人,一向以仁孝示人,不是名声本就不好的暴戾之人——谁敢保证,不会在背后被他下手?

当今天子,在这个时候,就很矛盾了。

大周的元从勋贵凋零,也就意味着武将集团的力量锐减,大周的军事实力会受到影响。

天子之所以不着急,敢下手,就是因为,他有儿子,有一批被封为藩王、屏卫皇室的能干儿子!

天子分封藩王,是有他的用意在里面的!

朝廷想要安稳,就得有兵马,可是,军权控制在勋贵武将手中,天子又不放心,只能让权柄落到自家人的手中,他才能放心。

所以除了嫡长子出身的先太子之外,其余年长的皇子,受到的教育都偏向于统兵。

嫡长子治国,其余诸子拱卫,这是当今天子宣武帝早早定下的方针。

先太子与诸王确实兄友弟恭,而且个人能力很强,长于治国的同时又并不是对军事一窍不通。

有太子在,诸王也不敢生异心。

宣武帝的安排很完美,只有一点没料到——先太子年寿不永,将他的一切布置都打乱了。

太孙比之乃父,不仅在幼年的时候没有接受过完整的继承人教育——毕竟皇嫡长孙八岁的时候才病夭,最开始被作为继承人培养的,并不是当时还只是皇第三孙的太孙——而且过于文弱了。

没有乃父的威望与手腕,太孙对掌有兵权的叔王们,是极度排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