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了李奉宗后, 敬武长公主府一行人出了城, 回来以后, 说是长公主受了风,病得不轻。小皇帝当即派了医术最为精湛的御医上门为长公主诊治。
正值望日刚过,小皇帝想前几日因为筹备大典忽视了听泉府, 今日有兴致, 想要听先生讲讲天文经了, 便让人过府, 把姜偃请了来。
姜偃亦是病容倦倦,肤色苍白, 面皮犹如薄雪几近透明,仿佛能看清底下细腻如毫发般的血管。
他的手藏在道袍底下,如玉削成的指骨拈着一本经。
但小皇帝忽然又不愿听这些了, 口中笑吟吟问道:“先生慧眼, 可能看出云中王、汉亭侯之流心术如何,手腕如何,千秋节上可否请先生代朕双目?”
之所以提出这个请求, 亦是有原因的。
千秋节大典设在行宫, 届时小皇帝将陪同太皇太后稳坐岁郁宫,异性王侯位在亲王公主之后,与二品以上大员并席。本朝国师虽无实权, 但却是正经的超品之位,地位不可谓不尊崇,姜偃如能赴宴,必会列席云中王等之间。
小皇帝无法看清的人和事,姜偃能够处于其间,替他看分明。
“先生,如何?”
天子之命,姜偃自然唯独应从。
小皇帝于是欢欢喜喜地道:“上回说到天狗食日和五星逆伏,朕还有几处不明,先生与朕再讲讲?”
姜偃颔首。
小皇帝虽然喜爱天文,但他也仅只是出于好奇想要去了解那些怪异天象,或借此预测吉凶,并不是出于对天文真正的敬重摸索,反而他迫切地将天象与人间国运挂钩,与姜偃的观念是背道而驰的。
旁人皆道姜偃料事如神,这一观点在小皇帝这里也是根深蒂固。
殊不知,他也常有算错的时候。
但这个时候,人们往往会忽略,譬如算五次,出错一二次,人们依然会认定你是神算。因为在凡人看来,神的旨意是高深莫测,不可捉摸的,有一个人能够猜对大多数神明的意图,那他在凡人中就足可以被供奉起来了。
姜偃的错误比老国师还要 少,十有九中,怎能不得皇帝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