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页

而武媚娘虽然心里清楚,武家的人就算成不了太子,可是想让武家的人能够将来一直的位高权重,武媚娘也是不留全余力的提拔武家的人,只是武家的人啊,一如李初早就看明白的一个道理,武家的人就没有一个有真本事的人。

契丹进犯,武媚娘派自己的堂侄武懿宗领兵十万出征,不想此人听闻契丹的兵马到来,连看都没有看是多少人,率十万大军的人,竟然掉头就走,使得十万将士为天下耻笑,消息传回时,朝中更是有人作了一首诗,诗传到武媚娘的耳朵里,武媚娘闻之亦是哭笑不得。

“长弓短度箭,蜀马临高蹁。去贼七百里,隅墙独自战。忽然逢着贼,骑猪向南窜。”诗是人念出来,武媚娘心里又气又笑,气武家的人,笑朝中的臣子着实是……

武媚娘心里清楚,武家的人没有本事,她就算再大力扶持又能如何,她虽然是皇帝,可是她能成为皇帝,并不是任何人把这个位子送给她的,而是她费尽心思,千方百计争来的。

武媚娘比谁都明白一个道理,这个天下间,最最可靠的人不是别人,正是自己,如果连自己都没有办法让自己立足于世,就算有再多的人愿意帮他,也不见得能帮得上。

武懿宗正可谓丢尽武家的脸,也丢尽武媚娘的脸。

面对朝臣的笑话,武媚娘虽然觉得颜面尽失,可是她很清楚一点,武家的人,确实不成材,她以帝王之尊想要扶他们在朝中扎根,可是一群没有本事的人,就算武媚娘给他们封王封侯又如何,终究他们都站不稳脚根。

看看那些人,再看看李初,再看看武敏之,武媚娘的心情很复杂。

仅是有武懿宗的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最重要的是武承嗣和武三思,两个人再一次被人上折子奏告到他们二人贪污受贿。

证据确凿,就算武媚娘再想偏袒自己的侄子也没办法。对此,李初可是一步不退一步不让的。

“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陛下对自己的亲儿子都能一视同仁,总不会偏袒自己的亲侄子吧。”这样的话,也就只有李初敢直接的问出来,而且让武媚娘根本没有办法反驳。

“还请陛下严惩,以儆效尤。”李初的意思就是这么直接。武承嗣和武三思犯下的过错必须让他们付出代价。

武媚娘自然是不想处置自己的侄子的,为此目光看向李初,“你就这么容不下他们。”

“我若是容不下他们,早就把他们一刀杀了,可是我并没有。现在分明是他们犯下过错,为何在地下的眼里却是我容不下他们?天下的法度,难道在陛下的眼里就这么不值一提?朝令夕改,陛下就没有想过后果。陛下偏袒自己的侄儿,就没有想过朝中的臣子是怎么想的?你就不怕寒了天下人的心?”李初从来都有很多理由能够说服武媚娘,并且让武媚娘根本没有办法反驳。

做错事情的人确实不是李初,而是武承嗣和武三思。这么两个人都已经被封为王了,他们还有什么东西是没有的?

偏偏一个个目光短浅,贪污受贿,买卖官位,这难道不是犯了大周的律法?

犯了法,有人将所有的证据都收集完毕,并且送到武媚娘的面前,难道武媚娘要为了自己所谓的侄子不管罔顾天下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