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9页

对此,再次有人寻上李初。裴炎更是第一个找上门来的人。可是李初连见都不见他。

同样,李初让人给李氏宗亲的所有人传话。提醒他们不管发生任何事都不许轻举妄动,更不要以卵击石,自寻死路。

不是没有人想让李初出面阻止,毕竟李初的实力摆在那里,不管是在朝廷或者是军中,甚至在百姓李初都有一定的威望,若是李初反对武媚娘所为,那么武媚娘就绝对不可能建立武氏七庙。

偏偏李初这个时候竟然告诫李氏宗亲,所有人都不可轻举妄动,那就是说李初默许武媚娘所作所为。

这样的信息传递出去,第一个高兴的人自然就是武媚娘。

自那一日武媚娘去了安定长公主府回来之后,李初从来没有进宫看过武媚娘一眼,母女之间好像忽然变得十分生疏。

武媚娘虽然说的振振有词,认为自己为李初做的一切都是为李初好,没有半点错。可是李初的反应依然让武媚娘心里没底。

所以武媚娘开始出手,同样也让人紧盯李初的一举一动。就怕在关键的时候李初会倒戈相向,不再站在她这一边。

武氏七庙的事既是试探朝中臣子的反应,何尝不是在等着李初。

如今看到李初的反应,武媚娘心中的大石完全放下了,不管怎么样,李初如当年答应过武媚娘的那样支持武媚娘的所作所为。

对于武媚娘来说,如今的大唐最大的敌人就是李初,只要李初站在她这一点,武媚娘就有必胜的把握。

但就在这个时候,扬州忽然传来叛乱。以李敬业为首的十数万兵马竟然在扬州喊出匡扶庐陵王的口号,起兵讨伐武媚娘。

李敬业何许人也,那可是当年支持武媚娘上位的英国公李绩的孙子,可惜祖上英勇善战,儿孙不孝,李敬业虽承李绩的爵位,却没有李绩的本事,自以为郁郁不得志,眼见天下都要叫武媚娘掌握在手中,李唐江山都要改姓武了,他自揭竿而起,守卫李唐江山。

短短几天竟然连破数成,而且发展至十余万之众,消息传到洛阳城,洛阳举朝哗然。武媚娘当即下令夺李敬业的李氏,复其原姓徐。

随后,徐敬业一方更是发出一份缴文,《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武媚娘为自己取了一个大名,武曌,天下皆知。檄王传到洛阳,尚没消化完徐敬业竟然起兵谋反的消息时,因为徐敬业起兵一事入宫的李初听人念起这样一份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文采飞扬的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