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初看向武媚娘,“一言九鼎。”
“一言九鼎。”母女二人达成了协议。
萧太后提了一句:“群主和午后在宣政殿里达成协议,就不怕传到高宗的耳朵里?”
宣太后:“传到李治的耳朵里又怎么样?不要忘了李治的目的是什么,他对李初的要求又是什么?难道李初不是按照他的标准行事?”
确实,李治知道李初和武媚娘一番交谈之后,似乎达成了一定的协议,并没有询问究竟李初和武媚娘都说了什么?
自那之后,李治能够感觉到武媚娘变得平和了许多,不再咄咄逼人。李治虽然很好奇李初和武媚娘之间的协议,但是并没有问出口。
而前往嵩山封禅仪式也开始准备起来,说是准备,只不过是挑了护卫的人,随后一行前往嵩山去。比起当年泰山封禅的场面浩大,如今这样的封禅仪式,显得不足一提。
李初被留在长安,随李哲一道监国,武敏之派到李初的手下帮着李初打理奏折。
也是经由此朝中的臣子才知道,原来这么多年来,李初一直都帮着李治和武媚娘处理奏折。
所以说朝中的臣子们都在心里暗暗再次嘀咕,皇帝陛下,您是扶起一个天后不要紧,还想扶起另一个公主和天后打擂台吗?
满腹的疑问也不敢说出口,还是老老实实的处理朝政吧。
留在长安随太子一道监国的政事堂诸位宰相,第一次站在太子的东宫里,看到李初坐在太子的左侧,而武敏之就立在太子的右侧,这样的局面就宛如李治和武媚娘错综复杂的关系,两个人代表的两方。
看的臣子们皆是胆战心惊,老老实实的把朝中的一些正事一五一十的告诉太子。
李哲虽然坐在正座,而且贵为太子,这些事情他一听就觉得头昏脑胀,可是李初坐在一旁,虽然不发一言,而且看起来很悠闲,李哲却不敢有半点松懈,就算听的再头痛,也还是装着把话全都听完。
“太子,请太子定夺。”禀告完一件事,臣子们就开始请李哲定夺,李哲虽然看起来好像都听进去了,实则一句都没听明白。
乍然被臣子一问让他定夺,李哲一下子看向李初。
“你定夺不了的是看我作甚,直接问他们,他们是臣子,你是太子,竟然让你定夺,就让他们给出主意来让你挑。”谁也没有想到,李初当着朝臣的面,竟然教起李哲如何应付朝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