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页

被废了一个太子,谁不是胆颤惊心的?然而眼前的政事堂诸位谁又敢保证自己一定能庇护住太子。

他们做不到的事,李治寻一个能够做到的人,难道他们还敢说三道四?

这么多年来李初一向很少管闲事,可是并不代表李初是个无能之人。

从李初第一次在朝廷露面开始,哪一次李初出手不是大胜而归?

如今不管是朝中的臣子也好,民间的百姓也罢,心中都对李初敬畏有加,且这么多年来李初推举入朝中的贤才并不少,在朝中的名声可是很好的。

尤其李初是个讲理的人,不管是从政从商或是从军,一切都讲理。

“臣附议。”事情,眼看李治就要定下,不容任何人置喙,那就表态吧,让李初正式的参政,往后就按李治所言,让李初辅佐太子。

公主辅佐太子虽然是以前没有过的事,但大唐创建以来开的先例可不少,连皇后都可以垂帘听政,公主辅佐太子也不是什么大事。

有了第一个表态的人,其他人考虑了所谓的利弊关系,最终也都同意了。

“好。你们有什么事只管说来。”果然还是李初这些年的所作所为让人放心。虽然一开始因为李初是女子的身份,政事堂的诸位才会反对。但是考虑清楚利害关系,最终还是同意了让李初如李治所说的参政。

李初的事情说完了,那么就说正事吧。

李治示意臣子们有什么要说的只管说。

“陛下,关于东突厥可汗一事,阿史那伏念,臣以为当斩之。”这个时候一人站出来,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就是希望能够得到李治支持。

“陛下此事不妥,当日臣曾许诺不杀伏念,故伏念方降,若是今日斩之,岂非失信于天下。”一个年迈的老将出列表示反对,李初知道这两位,第一个开口的是裴炎,第二个是裴行俭。

这样的两位都是打仗的一把好手,征东突厥一事,李初可是亲自去的,因此一些内情她也清楚。

裴炎进言以杀伏念,存的却是私心。

“陛下,伏念反叛,若不杀之,如何震慑突厥的余孽,来日突厥之人知大唐仁善,恐再起叛意。”裴炎说得都是为大唐一般,裴行俭却道:“劝降时承诺不杀,如今他人以降却以杀之,失信于天下,大唐往后如何面对天下各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