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8页

武承嗣和武三思听到李初的话吓得一个激灵,他们不敢作声,只怕说多一个字,接下来他们就要被赶回流放之地。

“母亲再偏心,总是要公平一些,对待贤儿,你的亲生儿子你都能够秉公办理,他们,母亲怎么就那么的舍不得?”李初确实也是觉得心存不愤,虽然她很清楚武媚娘是因为什么才会不肯放过李贤,又是因为什么才会把武承嗣和武三思留下,不公平的对待,许武媚娘做了,难道还不许她说出来?

武媚娘的脸色更不好,“你今天是专门来气我的?”

“母亲生气,为何却不反思,要不是因为母亲做得太过,难道我会来寻母亲的麻烦,想让母亲不高兴?”李初问得好,目光落在武承嗣和武三思的身上,吓得让他们直打颤,想为自己辩解一二,又不敢说话。

李初这样点明是武媚娘做得太过,武媚娘虽然不高兴,却也必须得承认,有些事情上,她确实做得不怎么样。

“母亲,你的儿子你能秉公办理,你的侄子我也希望你能秉公办理,武敏之是有用的人,你想怎么用都行,而他们,他们两个犯下什么样的错,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你难道不应该让他们自己去承担?”换而言之,李初此来就是想让武承嗣和武三思都回到他们原本应该去的地方,让他们留在长安享了这么多年的福,够了。

谁都听出李初话里这样明朗的意思,武媚娘沉下脸道:“你非要在这个时候捣乱?”

李初听着半眯起眼睛问,“母亲竟然认为我是在捣乱?母亲,在你看来,我们兄弟姐妹就那么让你不高兴,不乐意,让你宁愿宠着你的侄儿,也不愿意多爱护我们一些?你喜欢或是不喜欢一个人,只看他能不能为你所用?”

犀利的指出武媚娘的行事风格,不难看出她心中的怨念,她不高兴武媚娘这样的对待身边的人,尤其针对的对象更是自己的儿子。

武媚娘面上讪讪,有些事她自己做得,可是却不希望有人说出来,包括这个人是李初。

“好了。”武媚娘喝斥,想让李初停止这个话题,可是凭什么?

“母亲,我一向不过问你对武家的打算,可是却也一直坚持一样,那就是做错事的人要付出代价,这一点不管是谁都一样。贤儿做错事母亲要罚他,废他这个太子之位,我曾为此和母亲说过什么?”

“母亲,他们两个说好的流放永不可赦,说到就要做到。母亲,你莫寒了天下人的心,也寒了我的心。若只以一己之喜而定论诸事,接下来的事,不会是母亲愿意看到的。”武媚娘是有私心的,而且是很重的私心,要是不关系到人,一切好说,然而反过来,一但和人扯上关系,李初就得让武媚娘正视。

儿子,侄子,一个严厉的容下不下,一个偏袒的不让他们为自己犯下的错付出代价,如何让人愿意接受?

废太子时李初可以不帮李贤说话,因为那是她的弟弟有错在先,武媚娘拿住李贤的错处,就是想堵住李初的嘴,让她可以按照律法处罚李贤,只要李治和李初不说话,不会有人能改变李贤的命运。

现在,李初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武媚娘怎么处置的李贤让他们无话可说,现在到了武承嗣和武三思的事情上,武媚娘也要秉公办理,否则如果武媚娘执意不愿意改变,李初是会有样学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