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页

对啊,和李初多学着点,就算现在她是不如李初,将来,她一定要像李初一样。

“那是可以的,想学你就多学着点,多多益善。”李初希望李末是一个正直的人,看得等长远一些,胸襟变得宽阔一点,皇位什么的,还是不要的好,当一个公主,长公主的,多幸福啊!

只是李初想把事情交给大理寺卿和狄仁杰去查查,却没有想到这事和李贤扯上了关系,得到消息时,李初不可置信,“这不可能。”

第119章 不堪大任

假的雍州牧本名赵木,他承认自己当年不过是大运河上的一个劫匪,当日只是像往常一样打劫往来的船只,没有想到这回劫的人竟然是一个进士,当即起了心冒名顶替,正好从良。

这么多年平步青云,此人亦不知踩了多少人的尸骨上去的,末了竟然说李贤早在一年前就知道他是假的,也正是拿住这个把柄想让他唯李贤的命是从。

为官者竟然是一个杀人犯,随后冒名顶替于人,这已经令天下轰动。一个太子知道一个官员冒名顶替杀人放火的事,却不曾上告,这是品行有问题。

如果这个罪名坐实了,李贤必为天下人所诟病。

太子可以无才却不能无德,虽然有太多的人和李初一样,并不相信李贤会做出这么蠢的事情来。可是赵木不管多少人问过他多少回,他一直的坚持一个说法,他冒名顶替,杀人放火的事,李贤早就知道了,只是为了让赵木为他所用,因此帮赵木瞒着。

对此,李贤自然是矢口否认的,他和赵木素无往来,怎么可能发现得了赵木是假的事情。

可是如同赵木没有办法证明自己冒名顶替的事早早就为李贤所知一样,李贤同样没有办法证明自己一直都不清楚赵木是假的事情。

就是这样真假难辨,在一定的意义上却可以让李贤的声誉受损。

偏偏就在这个时候,武媚娘让人给李贤送去了两本书。一本《少阳政范》,一本《孝子传》。

一本是教何以为臣的,一本是教何以为子的,无异于告诉所有人,武媚娘是相信这件事是如赵木所言,李贤为拉拢朝臣,不惜和臣子一起隐瞒这些事。最要紧的是,武媚娘不满意李贤这个当儿子的。

两桩事一道闹出来,李初暗叫不好,让人打听东宫的消息,得知李贤火冒三丈,更将武媚娘派人送去的书丢到一边去,完全没有要看的意思,李初更觉得头痛。

而赵木杀人顶替一事证据确凿,判以斩立决,秋后行刑,自此,大唐上下开始一通查查官员之事,怕极再有同类的事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