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页

总的来说李初报纸一经投放引起的反响并不小,识文断字的人在看到所谓的报纸时,惊叹什么时候竟然出来如此物甚,最后得知竟然是一间名叫百姓报馆刊登出来的,即讶于所见所闻,拿上手看到报纸上的内容更多是大惊,敢议国事的报纸,什么来头。

此后,每日百姓报纸都有投放,里面囊括天下各类,国事,民生,还有各种各样的诗词歌赋,写文的人为天下人所知,名声鹊起,至此,开始有不少的人想往报馆内写作,投放各类文章,其中又以庶士最多,李初在看到一篇篇的好文章时,赶紧给李治送过去,让李治见见,想要贤才如何能不给人机会?

观文章可知人的心性,不得不说李初确实开一个好头,百姓报馆一向不管什么人来投文,来者不拒,待馆内的看过文章,觉得写得不错的都会给了李初挑出来。

当然,那得说说由名誉上作为百姓报馆主编的人。

文采自是不必说的,更有傲骨铮铮,此人是李初千挑万选出来的,乃是一位名扬天下的儒士只是其余年从未出仕,若非李初将报馆所刊的内容告诉他,他是断然不会答应李初的。

而此人名为魏企,今岁已经五十有六,姓魏的人总是让人不自觉的想起魏征,李初读过关于魏征的谏言,不得不说魏征是位了不起的人物,敢怼得皇帝都怕的人,古往今来仅此一人啊!

所以魏企此人,李初只要他把好关,开好头,百姓报馆是为百姓,为天下而存,只要是关乎百姓的事,无论多少人都可以报,各家士子但有言不能上达天听,报馆照样可以帮他们做到。

短短不过一个月,每日投稿的人不要太多,李初高兴,李治更在读到诸多的文章是更高兴,“原以为天下无才,不料如此多的士子藏于民间,不为我们所知。可是科举之制为何没有他们上榜?”

是的,大唐不是第一次开科举,李初拿来的文章里可见文采出众的并不在少数,为何科举取才之时没有他们的名字?

李初道:“父亲,参加科举的人想到你的面前前,他们得过五关斩六将,臣子各有各的心思,能为才而用,无畏于人的有几个,或许我们应该想想。百姓报馆就不一样了,文章刊登出来,叫他们看到我们是一个可以纳天下言的地方,他们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尽可畅所欲言,他们想要扬名天下,何尝不是希望可以借百姓报馆显露在父亲的面前。”

是的,李治细细一想确实是这个道理,李初接着道:“送文章来的人其实在试探,他们想知道百姓报馆是不是真的可以直达天听。”

“想是他们不在意结果到底如何,成则成,不成他们其实也没有其他的损失,毕竟他们失败过一次,再一次的失败,他们能接受。”李治明了李初的话,接过想起其他人的心思,心中百感交杂。

李初叹一口气,不无难过的道:“世族门伐,何等庞大,庶士想要出头不容易,但相对从前总是容易得多了,往后唯盼能越来越好。”

科举的改革,不是一步登天的,还得想办法才是。

“举才不避贤,你是大唐的公主,你是可以举贤的。”李治不知是有意或是无意提起此,李初惊得差点把脖子扭了,好在控制住,没有出洋相,但颤颤地问道:“父亲,你没说笑。”

李治道:“关乎国家大事岂能说笑,看看你的母亲,她同样举贤而用,你有何不可?”

……拿她和武媚娘相提并论,李初怎么感觉心里越发的不踏实,唤一声父亲,李治应一声,提醒一般的道:“初儿,不要忘了你的初衷,想要将来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百姓报馆,想让他们信任你,你就得展示一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