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页

但突厥他们并不是轻易放弃的人,而且大唐中有人其实巴不得和亲能成的。

元日的宴会过后,第二日早朝即有人立刻提起和亲事宜,相较昨天一致对外,没有当众拆皇帝和皇后的台,到了自家人的朝堂,自然畅所欲言,将各自的想法说出来。

同意李初和亲的原因很简单,嫁入突厥的公主正好可以盯紧突厥的动向,想想前朝的大隋义成公主,那是何等了不起的一号人物,最后隋都灭亡了,义成公主还能让东突厥一直和大唐作对,直到大唐灭了东突厥,杀了义成公主,此事才真正的告一段落。

前隋的义成公主能做到的事,大唐的公主,如安定公主想必同样可以做到。

李治和武媚娘的态度显露得够清楚的,他们并不希望李初和亲,有臣子本着利于大唐的思法提议和亲,总会有人猜到他们的心思,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他们开口已经反对和亲事宜。

前隋什么情况,如今的大唐是何情况,岂能同日而语。

而且看突厥来者不善,可想而知突厥哪怕已经被他们的大军打得无处容身,依然没有放弃反击,一但有机会他们定会卷土重来,和亲一事并不能解决突厥对大唐的野心,何必让公主以身犯险。

总的来说,反对的人比同意的人要多。

而作为正主,此时的李初是何情况?

昨天晚上的事太后们早提醒李初了,事情不会因为皇帝皇后以及李初的拒绝完结的。

像大臣里头,多少人冲着想让皇帝不痛快去的,能让皇帝不痛快,他们就痛快了。

再者,突厥既然打起李初的主意,怎么可能毫无准备。

有准备的人,自然会朝大唐的臣子下手,想让他们帮他们突厥一把,非把亲事促成不可。

得利又存有同皇帝一争高低,想皇帝不痛快的人,能做出什么事来根本无须细想。

都是和臣子斗智斗勇过来的人,萧太后:“群主得想想怎么让突厥再不会打你的主意,否则这件事没完。”

是的啊,没完,李初都能想到前朝吵成什么样了。

李初淡定地回答:“不急不急,有的是人比我着急,看昨天他们不就已经动手了,接下来等他们动手,我们应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