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臣无此意。关乎皇室诸事,事无大小,理当慎重。”不行,哪能让李治有此误会,应该说明一二,他们没有此意,请李治千万行万别觉得臣子没用到这个地步。
李治道:“是吗?皇家诸事,事无大小,理当慎重,朕的儿女打架的时候你们管过?同你们说过几次够了,不必再议,你们听进去了?”
皇帝可是一个脾气大的人,一般不生气,但若是生起气来,一点都不会给人留有余地。
“父亲,儿以为诸公不理国之大事,不思救济于百姓,当贬之。”李初真是敢说话。
“在其位当谋其政,身为政事堂诸公,辅佐父亲总理天下大事,失职之人,如何留用,一贬之,以令天下臣子知之,若以为天下重,不论何人皆以用之,在其位而尸位素餐者,必弃之。警示天下,警示臣子。”
李初请完后理由一说出来,李初脑子飞转,其实没什么不好,当臣子就要记住当臣子的本份,失了本份,没了一颗公心,整日挂在小事闹个没完没了,国家大事不做了,只想争权夺利,确实应该警示一二。
“甚佳!”李治想明白其中的利害,立刻接话,更是决定按李初说的做,就得给人一个警示,省得当臣子的总不知道什么事情该做,什么事情不该做。
“陛下。”万万没想到李初会有如此进言,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李治认同了。只是一件小事!
“诸公,为臣卫国安民,皇家诸事无关大小,虽则关系社稷,实不该一直拿着不放。前线多少战士浴血奋战,又有多少百姓流离,更有多少外敌入侵,桩桩件件,哪一件不比武家人打架的事大了?怎么你们不多提提,偏偏只捉着如此小事不放,本末倒置,乃为臣之本份?”
问得诸人一阵面红耳赤,他们想说自己不是这样的人。一直捉着一件小事说个没完没了的不是他们?
“初儿,罚得太过了吧?”李弘小声地问李初一句,他都没想到李初这般果断,敢一气请李治把一直捉着武家人打架的事不放的人全都贬了。
再看李治更是一脸认同,认为极好的态度,李弘心里七上八下,总觉得不太妥当。
“不以重刑,没有人会记得为臣本份。”李初小声地回答,接着扬声地道:“本份二字,诸公若是记不住,借此机会即牢牢的记下了,大唐的臣子,无国无民,只有一颗争权夺利的心,要之何用。”
直接说到李治的心坎上去,李治一直都觉得郁闷,但是说不出为何郁闷,如今理清楚了,正是臣不似臣!
“陛下,陛下。”李初说得大义,更是直指他们那点小心思,意在让他们想清楚,他们到底是谁。
站在李治的面前,被人称着政事堂诸公,他们就是大唐的宰相,肩负协调阴阳,安定天下的重担,若是他们记不住,便不配成为政事堂的诸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