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页

论起人类繁衍,单以人的出生而论,难道不是母亲的付出更多,就因为这是父权社会,非要分出一个高低,死死的把女人压着?

李初虽说是第一次写奏表,格式学过,好学上进的学生,必须在学习之余,哪怕没有机会用上写出来,脑子总会过几次。

再加上在李治的宫里时常总会听说哪一位大臣的奏章写得好的李治还会让她和李弘学着点,一来二去,耳濡目染,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

李初落笔洋洋洒洒,几位太后为她出谋划策,引经据典,李初下笔如有神助,一气呵成。

李治留宿武媚娘宫中,心里还一直记着挂李初要写奏表一事,武媚娘何等人,一眼看出来,“皇上若想知道初儿的奏章怎么写的,臣妾去看看?”

“朕让人去看过了,初儿似乎写完了,写得如此快,朕心里七上八下。”李治已经让人去打听过李初的情况了,正是因为打听过,心里才会更加不安。

武媚娘明白李治的意思,写得快不外乎两个原因,一个是写不出来只好胡作凑数,另一个正好相反,挥笔如洒,一气呵成,文章成到这般地步,必是心中早有章程。

李治会不安,因为对李初的了解,最是清楚不过李初肚中究竟有没有墨水,写得快更只有另一个可能,便是写得极好。

“皇上是怎么想的?”相较李治的担心,武媚娘没有看出李治对此事的抗拒,忧心或许更多的原因是因为这件事出头的人是李初。

但凡想改变一种规矩,冲在最前面的人总会受到更多的攻击。

李治愿意听臣子的谏言,臣子作为冲在前面的那一个人,自己的女儿,他还是想要衡量一二,只怕她会有所受伤。

“此事若是旁人进言,朕会观其如何谏言,可有理,可有据,若有理有据,朕会纳之。朕从不认为女子不如男,朕的母亲也是一个满腹才华,心怀天下的人。朕的皇后,同样是这样的人。有一句话初儿说得并没有错,若是有人可以为大唐尽心尽力,可以为国建功,如同平阳姑母,纵是女子,为何这样的人不可用?”

李治是个豁达的人,站在他的立场,他是帝王,作为一个帝王,他想安定天下,能为天下尽一份力的人他皆愿用之。

武媚娘明白,因此更清楚李治内心的纠结,微微笑道:“皇上只是担心初儿,怕她提出这样的想法,或许会成为众矢之的。她是我们的女儿,年少时受的苦,死里逃生,她初生时那样的艰难,皇上心疼她,更想宠着她,让她成为大唐最受宠的公主。”

李治点点头,他的那么多的孩子里,只有李初刚出生不久就经历生死大劫,那时候人死了,死而复生,于人而言是失而复得,人对于失而复得的东西总会分外珍惜的。

更别说因为李初,李治一步一步的收回属于他的大权,他由此开始成为大唐真正的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