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想到曹恒比曹盼出手还要更狠, 直接不在宫中开课, 就让曹承和曹衍进武校读书, 还得要考进去才能读。
考进去!要说从前,他们给武校每年出考题,每次看到考不过的人,每一个私底下都说武校的题很难,能考进武校的人都是百里挑一的聪明人,他们当然是高兴,那证明他们是真的很严格,武校的质量也是绝对过关的。
结果,现在只要一想到曹承考不进武校,杨修就急得直想捉头,太坑,太坑了!
“德祖,你得想,人得有目标,朝着目标一步一步进,人也会成长。以前大皇子的日子过得实在惬意,因着陛下放养,大皇子学得怎么样,是学还是不学,我们都不多说,只做好自己的事,虽说也会想办法皇子多学一点,却从来没有强人所难。只靠大皇子自觉。”
“没有压力,大皇子无所谓,到了今日,叫陛下狠了心整治,你也看到了,大皇子的问题是真不小。承之一字,你总不会不明白什么意思,既是明白,为了大魏江山,再放任他?”
从公而论,让杨修别一天到晚顾着皇家的面子。和天下江山比起来,狗屁面子!
杨修无可反驳,他是更顾着皇家的颜面没错,身为大魏的皇子,多少名师在侧,连一介寒门都比不上,考不进一个武校,这样的事要是传出去,叫人听说了,得要怎么地笑说曹家。
然而,曹承是什么样的人,有多少本事,杨修都已经愁起来了,现在愁着,难道不是比将来发愁好?但凡曹承能学好,现在没本事可以,只要将来有本事就好,是不是这个理?
“陛下,真要这样磨砺大皇子?”虽说想明白曹恒用心良苦,也知道这样确实都是为了曹承好,为了大魏好,心里还是有个坎儿。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现在陛下磨砺他,总好过以后朝臣磨砺殿下。”墨问想得十分通透,只认为曹恒现在做的都是对的。既然都是正确的,自然就按曹恒想的做吧。
杨修无可反驳,毕竟从大局来说,总是利于大魏。
利于大魏而只损于曹氏,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以取舍。
有人在为曹承的前程担心着,曹承恢复能力是真好,一早喝了一碗药,下了床又是活蹦乱跳的,夏侯珉抱着曹永乐来看他的时候,曹承走了过去,扭扭捏捏地道:“永乐,对不起。”
夏侯珉没想到曹承会说出这样的话,惊讶地看向曹承。
叫亲爹这样一看,曹承的脸都红了,红得瞪大眼睛道:“父后干嘛盯着我。”
“承儿懂事了。”夏侯珉伸手抚过曹承的头,曹承傲骄地抬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