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话,朕一再避之,不是朕不想做,而是朕觉得时机不够。在你们看来,阿恒是朕唯一的孩子,有了朕这个女帝在前,她虽为公主,也能承继大统,你们想什么朕心里有数,可朕也希望你能想想朕为何不肯为阿恒正名。当了公主与太女,身份不一样,担负的也将不同。在你们想把阿恒架到火上烤的时候,朕所思的是如何让阿恒学习,将来成为合格的太女,乃至帝王。”
“而在朕觉得阿恒并不足以成为那样的人之前,你们无论怎么请,朕不点头,事情就不能定。”女帝陛下把他们的心思点破,也表明自己为何迟迟不肯立曹恒为太女的根本原因,不在同一个脑回路里的人,考虑的方向自然也是不同的。
曹盼亮完了话,自此,再无人提起为曹恒正名,立为太女的事。
而这个时候崔钧又回来了,回来,还带回了一大批的客人,浩浩荡荡的进了洛阳城,那场面之大,怕是当初曹盼出征也差不多。
这一些,都是各国的客人,更是各国派来大魏的使臣。在崔钧重启丝绸之路后,大魏与各国之间的关系也都重新建立了起来。
崔钧每回从大魏离开都带了不少的好东西,这些好东西落在这些人的眼里,那都是十分稀奇的,当得知这些东西在大魏根本算不上什么的时候,立刻都对大魏心之向往。
原先中原战乱,昔日强大的东方帝国因为战起,周边的国家也都很少再想要到这个东方帝国来,崔钧的到来,告诉了他们东方帝国的战乱已经结束,不仅是结束了,一个又是一个辉煌灿烂的王朝,已经重现。
他们大魏的皇帝,有着一颗容纳万物的心,很是愿意与诸国往来。
崔钧来了一次,带来了大魏的东西,物器精美,前所未见不说,第二次带来的东西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勾得人心之向往,思量着这刚刚平定天下的大魏国,比之从前的汉帝国如何?
如何,总是要亲眼见一见才是的。所以这不约而同的跟崔钧提了想要来一趟大魏帝国,看一看大魏究竟是什么模样。
真正到了大魏,还没有来到大魏的都城,只是入了大魏境内,见到大魏的路,都是宽敞得比跟他们首都一般大的路啊,叫他们以为,大魏的国都其实就在附近了。
结果崔钧告诉他们,这不过是大魏一处偏僻的州城,路虽然大,算不上什么,所以不必过于在意。
等真的到了洛阳,这座昔日也是汉帝国首都的洛阳古城,虽然没有金碧辉煌,但是那厚重沉着的色彩,何尝不是另一种低调威严。而且一路所见大魏将士,英姿飒爽,威风凛凛,纪律严明,从上到下,谁都要守大魏的规矩。
待进了洛阳城内,见到大魏百姓,他们的神情即是热情,也同样带着几分客气。只有小孩好奇打量的目光落在他们的身上,拿不定他们都是什么人。
“这都是我们大魏的客人,不用担心。”孩子的父母用雅言解释,异国的人是听不懂他们的话,但不妨碍从百姓的神情上看出,他们对于来人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