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过了这两个顶头上司,郑颂贤就一头扎进了公务之中。他没有做过知县,乍然做了知府,所有的事情都要从头开始学,真是千头万绪。
刘悦薇等家里的墙修好了,趁着天气转暖,买了许多花花草草把家里装扮一下,该挂灯笼的地方挂灯笼,该贴窗花的地方贴窗花。特别是前院的大花厅,里面摆了许多鲜花。
布置好了花厅,她就给镐京府属官的太太们下帖子。除了同知、通判和推官等有品级的太太,还有知事照磨检校司狱的太太,包括六房书吏和三班头儿们的太太,她通通都下了帖子。
知府太太相邀,众人欣然而往,还多少都带了些礼物,也把家中的女儿们带上了。
花厅比较大,前后都能开门。刘悦薇让人摆了屏风在后门处,又不挡光,又不至于显得空荡荡的。
众人先后来了,给郡主请安后都落座。
刘悦薇扫了一眼,该来的都来了,“我初来镐京,对这里不大熟悉,以后还请各位太太们多指教。今日我略备两杯薄酒,咱们也不醉不归。”
众人都笑了起来。
馆太太道,“郡主说的对,成日家只见他们男人家在外面吃酒,我们打理家事难道不累,今日咱们也痛快一回。”
刘悦薇又道,“我说请太太们来坐坐,你们偏这么客气,还带了东西来。我看有位太太带的家里做的吃食,这个我倒是喜欢。我这里也有从京中带来的一些东西,等会子吃醉了,你们也带一些回去。”
那位被点名的书吏太太有些惊恐,不是她不想带好东西来,是她婆婆太抠门了,不许她带,还说什么郡主从京城来的,什么没见过,带些自己做的吃食过去,才有诚意呢。
刘悦薇并不缺钱,不希望这些太太们以后总是送礼过来,才这样夸赞了这位书吏太太。
众人知道君主的意思,暂时来看,这是个不贪财的。
刘悦薇备了三桌酒席,一半京城菜,一般镐京菜,招待太太小姐们。等众人走的时候,她果然给大家都送了些东西。那位带东西很少的太太,也得了几样好东西,心里有些惴惴不安地回去了。
郑颂贤作为知府,也不能小气,第二天也在大花厅里摆了几桌酒席,请衙门里所有人一起吃酒。
人情上的事情走完了,郑颂贤又一头扎进差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