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谦想了想,“先等一等,等春闱时候,到时候不打眼,也就好说了。”
刘文谦让妻女去孝顺李太后,他自己也努力和皇帝搞好关系。每次只要瞅着机会,就要问候兄长的身体,还把自己养身的一些心得说给皇帝听。户部的差事他忽然上手,肯定有些陌生。为了不辜负太后和皇帝,他经常住在衙门里,看往年的账册,问下属们差事上的事情,态度十分谦和。他并不避讳自己不是进士,出身市井之事,只要能把差事办好,哪怕是衙门里的一个普通刀笔吏,他都能和颜悦色地请教问题。
尚书吴大人平日里是个宽和性子,刘文谦很敬重他,二人相处的还算和谐。
没过多久,刘文谦就在户部赢得了美名。
很快,三年一度的春闱又到了,礼部忙翻了天,因为人手不够,还从别的衙门借了一些人过去帮忙。御前人少了,郑颂贤被拎到皇帝面前听差。
皇帝看着他就忍不住感叹,“这日子真快,一眨眼就三年过去了。”
郑颂贤道,“陛下英明,我周朝蒸蒸日上。”
皇帝见他这些日子闲了,问道,朕真这里有个差事,怀瑜愿不愿意做?”皇帝前些日子听五皇子叫了一次怀瑜,也记住了这个字。
郑颂贤拱手道,“听凭陛下吩咐。”
皇帝道,“皇孙们都大了,现在都聚在一起读书,还缺两个像样的先生。我听老五说你在家里带孩子倒是把把好手,不若去教皇孙们读书吧。”
郑颂贤怔楞住了,他是想求外任的,但皇帝这样问,他难道要拒绝不成。
旁边的庄大人给他使个眼色,让他赶紧接下,郑颂贤无奈,只能磕头谢恩。
就这样,郑颂贤的外任还没谋到手,先去教皇孙们读书去了。
刘悦薇问他,“三哥,这教皇孙们读书,以后是不是就不能天天到皇伯父跟前听差了?”
郑颂贤点头,“陛下并没动我的官位,我还是翰林供奉,教书想来只是临时的。”
众人猜不透皇帝的意思,刘文谦也劝他先好生干,谋外任的事儿先缓一缓。
教皇孙们读书郑颂贤干的很好,他好歹也是孩子们的堂姑父,又是状元出身,这些皇孙们哪个也不敢在他面前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