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页

云南这边立刻上报朝廷,皇帝开始重新审视这事儿。

皇帝的新政推行有几年了,略微有了些成效。如今各地大地主和土豪们开始按规矩交税,但这一年年的,不是这里发洪水,就是那里干旱,每年的军费、养百官的钱,哪哪儿都需要银子。皇帝觉得自己快要变成个抠死鬼,朝廷的银子还是不够用。

皇帝心里清楚,朝廷的钱和民间百姓的钱加起来总量并不少,但活不起来。

所有人都喜欢把钱藏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只有一小部分钱在外面流动,使得整个大环境死气沉沉。

此次云南之事,给了皇帝一个提醒。

他想开边境贸易。

皇帝有这个想法不是一天两天了,但他知道,此事不可轻举妄动。全天下百姓都觉得,大周朝地处中原,物资丰饶,外面都是些蛮夷之辈,若是开了边境之口,一则外敌容易入侵,二则和蛮夷做生意,岂不是让他们白占便宜。

周朝成立到现在,一百多年了,一直闭关锁国。除了象征性的和边境几个小国家开了个像云南那样的小口子,安抚一下这些整日找麻烦的跳蚤小国,还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开过边境贸易。

皇帝却有不一样的想法,外面肯定也有好东西,只要开了边境贸易,肯定能招来许多外面的游商,把周朝的茶叶、布匹这些东西卖出去,他们来买东西,自然就要花银子,这样周朝的钱和物就能活起来。除了卖出,肯定也能买入一些周朝没有的东西。

但这个过程中,到底朝廷是吃亏了还是占便宜了,不好说。

皇帝把自己的想法说给了几位中枢大臣们听,大伙儿立刻开始激烈讨论。

有人觉得这样好,可以让钱和物流动起来。若是一样东西只留在一个地方,再怎么折腾也出不了什么水花。比如江南的美酒可以卖到塞北,西北的牛羊也能贩卖到南边,这样流通起来,许多人有饭吃不说,还能让大周朝更繁荣。

也有人觉得,要是外头那些蛮夷来把我朝的粮食盐铁什么的都买走了,岂不影响朝廷国力。

众人吵闹个不休,皇帝最后拍板,跟新政一样,先找个地方试一试。等个两三年之后,要是能成,再干大,要是不能成,也就罢了。

皇帝提出新政,反对的人也不好在说什么了。当初初初提新政的时候,众人都反对,后来不也出了成效。那行吧,先试一试。

众人立刻就想到了云南。

皇帝是个行动派,立刻要派人去云南那边开个正儿八经的外贸口子,专门和南边土人以及西南那些边陲小国做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