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有人把自己家晒的番薯干拿来给他尝尝。
味道不错,邓宽觉得可以收。
一毛五一斤,有多少他都要。
一个村的闻言都动了起来。
邓宽让他们再做一些,定好在腊月十五来取货就走了。
一连转了几个乡镇都是这话。
碰到家里有晒干的山货就直接带走了。
农产品这块周南交给邓宽了,但衣服这样一块,他还是得去找秦晚晚。
他过来的一说来意秦晚晚告诉他货还有几天就能到京城了。
“你早有准备了啊。”周南问。
“那当然了,不然到时候要货没货不得抓瞎啊。”
秦晚晚在把计划书交给周南的时候就给郑大同打电话了。
让他帮自己去各个服装厂收库存没卖掉的棉衣。
价格自然是越低越好。
郑大同不知道她要这边棉衣干嘛,虽然说这个年代库存卖不掉的棉衣少,但这么多厂子你家一些我家一些,也给秦晚晚凑出五千多件卖不掉的棉衣。
倒也不是卖不掉,有些是因为暖冬什么的没卖掉一年年积压下来的。
还有一些是因为款式不好看。
这些要是放在乡下自然就卖掉了,乡下人只讲保暖性,不讲时髦。
但运送到乡下的成本就高了。
在棉衣收之前郑大同都跟服装厂打过招呼了,得趁着天气好晒晒,有霉斑的不要。
他打电话给秦晚晚汇报的时候,秦晚晚让他把有霉斑的衣服随即拆开几件看看,要是棉花好的价格压一压也要。
棉花黑了那自然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