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一推开,果然是使臣骆铭,而此时荆轲早已闪身出了屋。
正如姬丹所料,骆铭这时来找她无非是为明日国书和双方通商的事宜。
燕国此番在粮食上被狠狠摆了一道,可恨的是连谁人干的到现在都模棱两可。当务之急自然还是想办法尽快弄到足够多的粮食来稳定人心,燕王喜不愿松口,那便只有去买了。
本来姬丹攒的那些是远远不够的,然而她哥哥不知怎么的竟给了她一笔钱,虽然也不算特别多,但用来购买一批粮食赈济灾民还是够的。
赵国去岁夏末闹了场洪灾,数百顷良田被淹,死了不少人,存粮只能勉强自给自足,哪还有余粮卖给别的国家。
三晋中的韩、魏这两年倒是风调雨顺,本来向这两国购入粮食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却没想到对方趁火打劫,将价格抬得老高。姬丹虽急于购粮,却不可能甘心当一个挨宰的冤大头。
眼看这条路子不通,接下来便只有秦国、楚国和齐国。
想到如今阿政和她老死不相往来的关系,秦国就不作考虑了;楚国向来粮食丰足,然而考虑到距离太远,运输实在不便……最后,只剩下一个齐国。
本来姬丹是不愿和齐国打交道的,只因燕国这次被坑得不轻,幕后黑手很有可能就是齐国,但现在她俨然没得选,灾民要安顿、军心要稳定,这些都和粮食息息相关。
也许是天意使然,齐王田建恰好在这时候派来了使臣,打算购进一批燕国的高档丝织品。
于是,姬丹向燕王喜提请出使齐国,一为调查军粮一案,二则为两国打通一条官方的商道,若能以燕国没什么用的奢侈品换取到齐国的粮食等重要物资,那就再好不过了。
“太子殿下,此次通商非同小可,若能达成,则我燕国长久以来困扰的粮食问题可解。”骆铭的想法与姬丹不谋而合。
齐王建昏聩无能、只知享乐,只要拿下他,那么齐国便可成为燕国源源不断的粮食来源。
“也不能太过掉以轻心。齐人最擅经商之道,而燕国积贫积弱,又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筹码,所以明日齐国人可能提出一些无理要求,你我一定要沉住气,无论发生什么,回来再说。”别的姬丹倒不担心,怕就怕骆铭这人一贯心直口快,万一被对方言辞激怒而气不过冲撞了齐王,就像七年前在咸阳的章台宫他为自己挺身而出,若真的这样可就麻烦了。
骆铭是个聪明人,一下子听出了姬丹的言外之意:“太子殿下放心,臣保证不会鲁莽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