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十十传百, 如今所有人都信了只要出海就一定能赚到钱,也有更多人愿意去海上试试。
有这么些人再前头顶着,赵元邑让人造海船一事便没有那么突出了, 不过还是有些管太多的官员私底下跑去皇上哪里唠叨,觉得太子太多事了。
有这么多的精力不放在治理国家上面, 反而一天到晚琢磨着打仗, 琢磨着出海,这不是本末倒置吗?
皇上虽然说了不会插手赵元邑的事,可是看到人告状告到他这儿来了,也动了怒, 直接给撅回去了:
“朕还好好活着没死呢!难不成你对朕不满,觉得朕已经昏聩到连国事都处理不了的地步了?”
说话的那人自然不敢应承这话,只能老老实实地道不敢。
“不敢?朕看你敢得很呢。”皇上说话要多讽刺就有多讽刺,“一个个的正经事情不做,就想挑着朕跟太子的错处,朕看是给你们的俸禄太多,把你们给喂得太饱了!
太子不干正事你们编排他,等他干了正事是不是又得到朕这儿说嘴,觉得太子想要篡位啊?”
被批吃太饱的那个大臣没多久便羞得退下去了。
之后又陆陆续续地来了两三个,皇上都不冷不热地将他们给讽刺地退下去了。
他能骂太子,那是因为他是皇帝,是太子的亲爹,这些人又算得上什么呢?说到底太子折腾出那么多东西来,受益的还不是他们这些人吗?
既想让太子做出一番成就来,又想要太子循规蹈矩,挑不出一丝的错,好话歹话全都让他们给说尽了,世上哪有这么便宜的事儿呢?
因为皇上的态度,赵元邑造船造得一帆风顺,偶尔也能听到一些非议,不过赵元邑他也没有在意过。不管这些人如今如何冷言冷语,等到他们知道出海的好处之后,自然会趋之若鹜。如今不满意,是因为没有看到收益罢了。
赵元邑再次让人记下了在背后非议他的,上回种牛痘就是这般,如今又故技重施了。赵元邑心眼小得很,这些人如今说着风凉话,等往后大家一块儿赚钱的时候,那也滚去一边凉快好了。
心不诚还想要跟着他一块赚钱,呵!
赵元邑做事,也没避着他跟前的人,反正这些人以后都是要在他跟前做事的,早一点知道他的性子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