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德妃真是越老越糊涂了。”皇上对德妃真是没了好感,这作天作地的劲儿,怎么就没哪天直接把她自己给作没了呢。还有老三,本来老三在他看来是个很不错的孩子,如今跟着德妃也养出了些糊涂的性子,真是枉费了他的一番天资了。
不过,这资质也不过就是比寻常孩子聪明了一点,到十七这里却还是没边儿的。如今有了朱玉在前,皇上也就不稀罕那两个了。
皇上抿了一口茶,道:“圣上一来就是工部侍郎,可把她们给气坏了,说起来这工部侍郎也确实高了些,以往也没有这样的定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皇后也是担心自家孩子受不住,这两年来皇后把能挡住的东西都给挡住了,也再没有发生从前在行宫里头发生的事儿,十七的性子也一日比一日大气。可这是在未央宫,在皇后自己的地盘,出了未央宫皇后却不能保证还能护他如此周全:“待十七到了外头做事,少不得这要求的圣上这儿了。”
皇上浑不在意道:“朕还能叫十七受了委屈不成?且等等看,或者待往后水泥的用处使上来了后朕就下旨立十七为储君。”
皇后点了点头。
曾几何时,这皇后也曾在太后跟后妃跟前说过不会怎么扶持赵元邑,能不能得储君的位子还得要看他的天分如何,强捧是捧不出来什么好结果的。不仅是皇后,就是皇上也没有想过自己有一天会有这样的念头,在十七被记作嫡子的那会儿皇上还能稳坐在侧,静静地看着老三老四对于十七这个嫡子的试探呢。
可如今,在这日复一日的陪伴当中,两个人的心都不约而同的偏向了赵元邑身上,也不知何时,立赵元邑被储君便成了这帝后二人的共识。虽没有对朝臣说,可彼此之间却心照不宣。尤其是这两年,皇上和皇后明里暗里做出了不少事情不过就是为了给赵元邑铺路,让他往后在储君的位置上能坐得更稳当一些。
赵元邑是他们放在心里的宝贝儿子,剩下那几个不省心的便可有可无了,且因为赵元晔两人这几年动作不断,皇上也烦了。他许诺道:“待朕立十七为太子之后,若老三他们再敢耍什么花招,朕绝不会轻饶了他们。”
还有德妃,这也是个刺头,可惜这两年皇上一直没有找到德妃的把柄,如若不然也不会让她过得这般舒坦。德妃虽是女眷,可是做事儿却细致得很轻易不会给人留下把柄。不过,这两天皇上心里总是有种感觉,好像总觉得德妃要不了多长时间就会闹出一桩大事儿来。这感觉没来由的,可皇上却对此深信不疑。为此,皇上还可以多拍了两个人去德妃跟前,紧紧地盯着她,一有异动立马上报。
皇上是真觉德妃会闹出事来。
赵元邑那边,待他去了未央宫,少不得又是一场热闹。太后还让人叫来了赵元齐跟赵元壬兄弟俩。他们俩长赵元邑两岁,上回太后还听皇上说,今年年底待他们成亲便要将他们赶出宫去,免得在跟前看着碍眼。太后知道皇上既然说出这样的话那肯定是早有打算的了。
出宫是必然的事儿了,这么大的年纪,总不能一直赖在宫里头吧?可突然得知他们年底就要离开,太后心里难免还是会舍不得的。尤其是这两个人如今身上已经有了差事,往后便得在外头奔波,一天到晚也见不到几回面了,太后便想着赶在他们领职之前,好好地在瞧瞧他们。
长乐宫里头热闹了好几天,等赵元邑他们上了值职之后,才终于冷清了下来。
太后一时半会儿还接受不了这样的冷静,平日里总有那几个小子在她跟前嬉笑打闹,如今一下子说走就走了,虽说她宫里还剩下个赵元祚,可是赵元祚这些年性子越发孤僻了,不大喜欢说话,太后也并不时常将他叫到跟前来。这相处的时间少了祖孙情分也就不一样。
为了叫太后高兴,底下的几个宫妃少不得要把跟前的小公主们抱去供太后逗乐。那一群小公主里头,只康宁独占鳌头,最叫太后喜欢,余下的看着虽眼热却也没有什么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