傍晚赵元邑去长乐宫的时候,对此便深有体会。
平常他出门,那些宫人即便是看到了他,也是装作一副没有看到的样子,可是今天却不同,即便是洒扫的女官看到他都停下来毕恭毕敬地行礼。
长素姑姑看到赵元邑盯着边上行礼的宫人,笑着说了一句:“殿下别看他们不过是小宫人,可越是微不足道,越会见风使舵,殿下已今时不同往日了,他们听说了消息,自然不敢再怠慢了。似这般的人,殿下也不必理会。倘若他们真敢言语冒犯殿下,殿下也不用与他们计较,免得自降了身份,只消吩咐一声,自有奴婢几个替您张罗。”
赵元邑点了点头。
这番说辞跟昨天晚上皇后的说辞差不多,估摸着这长素姑姑就是皇后特意派过来教养他的。
一时到了长乐宫,太后见到长素跟着赵元邑,心中复杂至极。在认先生的事儿上,十八已经被比下去了,如今十七又被皇后收养,身份大不同以往了,一跃成了身份最尊贵的小皇子。这般,十八连最后一点优势都没有了。
出身比不上也就算了,勤奋却也比不上。
太后陷入了纠结,都是养孩子,为何她就一定要输给皇后一头呢?
作者有话要说:赵元祚:忽然感觉不妙。
第39章 去跑马场
也不过只花了一天的功夫, 宫里宫外就都知道赵元邑被皇后收养的事儿了。
第二日一早, 朝中却也并没有多少言官站出来反对。
认真说起来的话,这件事情还不是一件小事。如今只是收养,若有朝一日记在名下,十七皇子便成了唯一的嫡子了。古有立嫡不立长之说, 这么算下来的话,必然是会有不少人是不愿意的。可结果却只有零零星星的几个人跳出来反驳。
这几个人表面上看着冠冕堂皇, 实则皮下是什么人,谁又知道呢?反正大多数的人,都保持沉默。
这也是因为皇后跟韩家确实足够低调,尤其还是在贤妃与郑家的对比下, 孰好孰坏,一目了然, 真是赚够了朝臣的好感。当初皇后便是朝臣拥立的,诞下二皇子之后,朝臣也都上书让圣上早立太子。可惜,二皇子到底没养住, 因为天花没了。自那之后皇后便再没生养过,又听说有太医断言,皇后生二皇子的时候伤了身子, 这才不易有孕。皇后无子,这才便宜了三皇子跟四皇子,加上底下那几个小的又确实不争气,越发显得这两位皇子不俗了。如今皇后想将十七皇子养在身边, 不少人也觉得这是人之常情,膝下无子,还不兴别人养一个了?
以皇后与韩家的做派,若十七皇子当真没有什么天赋,想来也做不出强捧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