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页

“那很不错了。”张太傅点头。

赵元邑依旧一副镇定的模样,好像夸的不是自己一般。

张太傅又问:“何为君子四端?”

韩侍郎无奈:“太傅,这是孟子。”

“我问你了?”张太傅斜眼看了跳脚的韩侍郎一眼。

韩御史笑了笑:“子澄啊,你就先坐下吧,且听听十七殿下怎么回的。”

好在,赵元邑也不是不会,虽说他这段时间看得是《论语》,可《孟子》他也读了,因而回得十分流利:“《孟子》有云: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此之为四端。”

“不错。”张太傅颔首。

赵元邑压住了笑意。若是只是这种程度的考教,那肯定是难不住他的。

三皇子跟四皇子也走了过来,两人都对赵元邑这个新出头的小皇弟很是感兴趣。

韩侍郎看了一会儿,见他们兄弟几人围在一块儿气氛还不错,他自己也就放心了。与赵元邑说了一声之后,韩侍郎便转身离开。

今儿是他小弟子头一回在众人面前露面,自己这个做先生的当然要给他铺路了。韩侍郎找的不是别人,正是皇上。反正今儿来的文人挺多的,文人一多便想着吟诗作赋,韩侍郎就想着,还不如让圣上出个题目,让底下人写写诗词算了。自家小弟子年纪小,可能想不出什么好诗句来,可是他那手字确能同龄人难以企及的。冲着这点,也足够炫耀了。

韩侍郎在商议的时候,赵元邑一直在与亭中几人说话。他虽年纪虽小,可年纪小也有年纪小的好处,边上众人都有意无意地让着他,问的话也轻松。

不过赵元邑谨慎惯了,不管面对谁,不管问的什么话,都会仔细想一遍再回。

初次见面,不少人对这位十七殿下印象都不错。懂事听话,谈吐有理,乍一看,有点三皇子的味道。

四皇子赵元泽见赵元邑一直在说话,随手递了一块点心给他。

赵元邑接过,礼貌地道了谢,慢慢地啃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