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跟二牛说的差不多,就是改变了路线,一路往南走,结果一不小心就离开了本县范围。哪怕没有真的超过百里,估计也有差不多九十里了。好在多数人对这个不敏感,再说这哥俩长得太老实了,穿着也不起眼,见天的跟人讨碗开水啃干馒头,属于偷儿都看不上的那一类人。
反正就这么一路磕磕绊绊的走到了邻县,然后一方面是他们自个儿愿意,另一方面也是对方看他俩长得傻,有心糊弄他俩帮着免费干活。
二牛只有被骗之后的气愤,倒是大牛在事后品出味儿来了。
“娘,你说那个坑了咱哥俩的老板,是不是觉得我俩特傻,俩人干一天才十文钱,吃的还是干馒头,住也是窝棚,就这样我俩也没说啥,他欺负人欺负上瘾了,就索性连最后的工钱都不发给咱俩了?”
杨冬燕翻了个白眼。
“你要是干日结的短工,那就得干一天结一天的工钱。你要是赚的是月钱,那就每个月月底拿钱。你自个儿傻不愣登的跟着人家干,也不急着讨要工钱,你说人家会主动给你吗?”
其实,大牛的想法也很好猜,他估计就是想着趁机学一学怎么辨别牛的好坏年岁啥的。别以为这个本事谁都会,现实的情况是,整个礁磬村有牛的人家才三户,再说就算有牛也是家里的宝贝,才不会轻易给别人碰。
想学一项新本事当然是个事儿,问题是大牛二牛太憨厚了,力气没少卖,活儿没少干,结果老板跑了,工钱泡汤了。
哪怕家里不差那六百文钱,这事儿也够操蛋的。
“那后来呢?为啥那老板突然跑了?这么好的买卖不干了?”
“他大概是觉得咱们哥俩好欺负?跑就跑了,也不怕我俩找他算账。再说我俩也没拿到工钱,不得卷铺盖回家?”大牛想过的呀,他后来寻思了很久的,“我就琢磨着,他没想到我俩会顶了他,把这买卖给做下去了。”
杨冬燕也觉得稀罕,这事儿她上辈子可没碰上过:“他就没回来过?”
“没呀。再说回来也不怕,牲口市场那么大,又没写他的名儿。我还给了差人钱的,那块地方就是咱哥俩的。”大牛可得意了,在村里人人都喊他大牛,在那头大家都喊他牛哥!
嘿嘿嘿,牛哥!
杨冬燕又问了一些事儿,就觉得吧,这大概就是傻人有傻福吧。
不过,想也知道,做牲口买卖是极为辛苦的。又苦又累还臭得很,看得出来大牛二牛回家前已经特地收拾过了,饶是如此,身上还是有股味儿。
吃罢晚饭,借着月色,又点了油灯,哥俩好生冲洗了一把,之后就各自入睡了,有啥话明个儿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