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将军战死,将军战死,兄弟战死,在那片染满血的疆土上,是战到最后也不倒下的少年将军,成了林氏一族最后的男儿。
皇帝穿着战袍,劝少年将军不要再上战场。
皇帝说:“该是我天子守国门的时候。”
曾经养尊处优的皇帝,拿起了武器,骑上了战马。
这代表到了中原华夏民族危亡的时刻。
而这个时刻的群像已经不分先后贵贱,不分老幼尊卑,他们都同心竭力,倾尽全国上下都能倾尽的力量保卫中原,保卫国家。
驱逐外敌的战况,惨烈而悲壮。
整个江山,整个华夏民族都投入到这场抵御外侮的战争上。
那时候,男人一个接一个在战场上战斗,女人们不管是贵妇,还是农妇,或者是烟花之地的女子,都用她们的方式在支持着这场战争。
其中还有细节,小孩子也开始被教养准备拿起刀具,随时做最后的反抗。
这些人在面对外敌的大时代背景下,渺小却坚韧。
每一张面孔镜头并不多,但是每一张却鲜活饱满地活在了观众心中,触动着作为中华儿女的他们默默的哭了。
因为那些微不足道的个体,组成了华夏民族饱受外敌侵犯顽强抵抗的古代历史。
那些历史中倾尽江山之力,誓死抵御外辱的华夏儿女,每一个都让人敬佩,让人感动。
而这是电影情感上引起的观影人共鸣。
视觉上,那就是秦朔南见多了战争场面,也不得不说这部电影让她看到雄浑壮阔的战争场面。
这无愧于是一部史诗级大片,虽然一腔华夏民族遭到入侵的悲情在里面,但华夏在民族危机关头谱写出来的壮歌却不得不说非常荡气回肠,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