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苏尚清所料, 只有几个朝臣隐晦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除却跟着萧易逼宫造反的,其余臣工不是赶紧跟风站队,就是持观望态度望风而定。
夏太监就没活过宫变当晚,那几个禁卫军统领也被砍了脑袋,而承顺帝掌京营兵权仅一年多,还没来及收拢三大营的所有兵力——所以先前才极力用银子笼络人心。
如今三大营一见正主儿都死了,自然也不肯替死人卖命,是以京畿附近竟出人意料的平静。
宫内,福嬷嬷和蔡总管齐齐上阵,用了半个月的时间,清除掉废帝和太后在宫中的残余势力。
他们很果决,但凡觉得宫人可疑,即刻发皇城外的浣衣局做工,没给他们任何自辩的机会。其中肯定有无辜的人,但他们管不了那许多了——主子的安危才是最重要的!
辽东军主力仍旧未入关,只是频繁地进行操练,其目的很明显,就是警告各地大小藩王:有谁不服,先打一架!
萧易没有急着登基,他首先发布了废帝的五项罪名,恶逆、不孝、不道、不睦、不义,通令州府县衙,并在大街小巷到处张贴布告,令书吏在旁解释废帝如何毒害先太子,如何谋害先帝,如何诛杀忠臣,如何割地求和……
总之,七分真三分假,不管有没有确凿的证据,萧易把罪名给废帝定得死死的。
到后来,甚至有的地方官为奉迎上意,集中治下的秀才书生,由教谕、训导进行宣讲,并责令学生写声讨废帝的檄文,选出文采斐然的,或呈递上峰举荐,或大加褒奖。
这一通动作下来,舆情对萧易极为有利,其后百官联名上奏,恭请晋王登基称帝。
然而萧易还是没有答应,倒不是玩什么三推三让的把戏,当下还有个大问题未解决。
就是苏尚清所担心的银子问题!赈灾要钱,修堤要钱,安置流民也要钱,且大灾之后往往有大疫,朝廷也不能忽视潜在的疫病危害。
桩桩件件都需要银子,然而户部尚书并未说瞎话,国库的确没银子了。现下饥民流民日渐增多,吃不饱肚子是经常的事,而人饿极了是什么都能干出来的!
萧易不想时局继续动荡下去。
六月底的时候,苏尚清进宫了一次,到宫门落钥才回王府,满面红光与苏媚说:“王爷真是个好的,他要开内帑,用私房银子救急!足足两千万两白银,这下任何难题都会迎刃而解,他的帝位绝对再无动摇可能。”
苏媚不知该高兴,还是该心疼他,长叹一声说道:“他大概是本朝最穷的皇帝了,我倒不是心疼钱……只盼着外头早日稳定下来,咱们也好过几天舒心日子。”
苏尚清安慰道:“其实对老百姓来说,管谁当皇帝,只要让他们吃饱穿暖有几个闲钱花,那就是好皇帝,至于是谋反篡位,还是匡扶正义,他们大多是不在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