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页

那对夫妻十分不好意思,连忙跟强子道歉。

强子笑着掂量了这男孩子两下,摆摆手道:“不碍事,都没我儿子重。我们乡下人,干惯了农活这点重量真不算啥。”

旁边有几个同样来自乡下的人就和强子姑父聊了起来。

有人就问:“大兄弟你这是一大家子人?”

强子姑父也大声道:“可不是吗,这些都是我侄子侄女,带我媳妇和几个侄子侄女回娘家一趟。”

他这么一说,周围人就晓得了,这是内侄子和内侄女呢。

也是奇了怪了,内侄儿咋会在姑姑家待着?而且这还三四个呢!

这种事儿一听就有隐情,不过也是人家的家事,一般人都不会去问,万一戳到人家的伤心事咋办?

于是旁边人话题一拐,又开始问强子姑父一行人来自哪个公社,公社里情况咋样,地里头庄稼产量咋样。

一听说是河西公社的,车子上不少人便开始向强子姑父打听河西公社的竹荪。

不少人唉声叹气地发出感慨与羡慕:“河西公社好啊。别说平和县,就是咱们整个源阳市境内能比得上河西公社的公社都没几个。”

他们这些人或多或少也听说过河西公社的名头。听闻一年下来,光是队里分到的钱就能比得上城里的工人。

城里还有许多工人得一家四五口住在一个单间里呢,可乡下院子大,住起来又宽敞又舒服。而且还能养鸡养鸭自个儿种菜,又比城里省钱。

所以说综合比较一下,河西公社社员们的生活水平,竟然还高于城里的工人!

半车子的人就这么聊了起来。

有说自家公社今年年都过不好,不少人在地里庄稼都收上来之后,还得去地里翻翻那些没人要的红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