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扯唇干笑了一声,放下帘子,坐稳了,不忍再看。

红玉挤在人群里,她身形轻盈,一个没站稳就被人潮卷着往前走了两步,渔娘眼疾手快地把她拉回身边:“你跟紧了。”

红玉大口喘息着点点头,大声和她说:“我会注意的。”

渔娘个头高,甚至比同龄的男子都要高,她眼尖地瞧见了从官署里出来的崔大郎,冲他挥了挥手,拉着红玉走到角落里等着。

“我问了官老爷,他那儿一共有三十五户卫姓的物品,只剩一个徽州纸商的财物没有人领取。”崔大郎把红玉写给她的纸条还给她。

纸条上大大地写着一个“卫”字,崔大郎兄妹两个不识字,红玉只能用这个方法让崔大郎帮忙寻找。

从乌鸣山搬回来的物品,只有一部分刻有标记,更多的是没有标记的。

有标记的,需要拿着户籍凭证按照自己的姓氏去挂有姓氏旌旗的仓库领取。

没有标记的就麻烦了,本朝法规规定凡离家外出去一百里以外的地方都要有里长写的路引,因此要想拿到补偿,就需要出具一份由里长亲笔所写的承认他办理过路引的文书,还需写一份自己丢失物件的清单,衙门按照清单的四分补偿,再另贴五吊钱。

虽然有漏洞,但这也没有别的办法了。

卫家的除了特别贵重的物件,其余的没有做标记,而被卫窈窈带出来的,也只有一些金首饰刻了字。

红玉他们三人天没亮都进城了,趁着人少的时候翻找过存放着没有标记的物品的仓库,红玉来来回回看了好几遍,生怕有遗漏,但还是没有看到卫家的东西,也没有守到卫窈窈,等出来的时候外面已经是人挤人了。

好在红玉提前托崔大郎帮她去有标记的仓库里看了看,又是一无所获。

“那你打算怎么办?”渔娘问红玉。

红玉手里的金镯子已经被她典当了,手头有了钱,她心里还是原来的打算,她说:“我准备回江阴。”

她还存着幻想,说不准祎姐儿也回江阴了,总要回去看看的,就算没有,家里的人还不知道姐儿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