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虽然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很多,但拍摄的时候就会很容易。
对于这一次选用的主演苟一点,陈光光导演当然也用了同样一招。
“在长相上,苟总当然毋庸置疑,哪怕是素颜也能够把苟大富这个角色给演好的。”
陈导作为一个老龄导演,生活的种种让他成为了一个面对谁都乐呵呵的老头子,抱着个茶缸子在那里说话的时候,让苟一点觉得自己像是见到了同样对他宠爱有加的大舅舅,一时间员工眼中的刺头苟一点都温顺了下来。
“在性格上,苟总您虽然有些小的不足为外人道哉的缺陷,但也符合苟大富在年轻时候锐利进取、仗义疏财、富有同情心的特点和小习惯。”陈光光导演显然也知道苟总这脾气一定要顺毛撸,撸着撸着人家晕头转向了就好办了。
“一切都很好,就是有一点不太合适。”
“哪一点?”苟一点果然上当。
“按照传记里的说法,苟大富出生在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年纪轻轻吃了不少苦,打了很多份工,在妻子离世后,在朋友的帮助下白手起家,最后才创下的这份家业。”
“但是苟总您……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像是会打工的啊……”陈光光导演露出了烦恼的表情。
这是一句实话。
一个人究竟在家里会不会打扫卫生,你只要看他握扫帚的姿势就知道了,如果苟总演的只是一个出场一次的小配角,或者这只是一部以爱情为主线的电视剧,那么苟一点只要能认识扫帚就行,但这是一部电影啊!
要在大屏幕上放映,一点点细节都会被无限放大被观众看到的电影啊!苟一点的肤色也好、手掌也好,都明显不是一个干过苦力活的人的样子啊!
作为一个以拍细节见长的导演,怎么能在拍摄中出现这种常识性错误呢?
“所以咱们这一次提前进入剧组,主要任务就是一个——让您提前适应打工生活。”
按照苟大富的个人传记里描述,苟大富年少辍学,并且很长一段时间都一天内打三份工,他是吃过苦受过累的人,年少的苦难让他成为了一个有慈悲心、有社会责任感、懂得民间疾苦的人。
而现在,陈导要做的,就是让苟一点去感受一下苟大富的年少经历,感受那种苦与累。
于是苟一点被“绑架”到了剧组,在陈导搭建的场景里,每天早上六点不到就被“工友”们叫起床了,一起吃一顿总价格一块五的早餐,七点在“工头”的催促和监督下搬砖,中午吃盒饭,下午继续在大太阳底下搬砖,到了晚上和工友们一起下吃只有一道咸菜的晚饭,再回到只有四平米的出租屋里睡觉。